陳明東:惠民保應據當地實際情況設計,不會完全替代百萬醫療險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夏子軒

2020年是惠民保元年。這一年,惠民保以“低保費、高保額”迅速在全國各大城市落地。兩年過後,惠民保仍是現象級產品。截至2021年年末,全國28個省區市推出177款惠民保產品,1.4億人次參保。

初期,惠民保定位一度模糊,被認爲是準公共產品。此後,定位逐漸清晰,銀保監會一錘定音,將之定位爲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屬性、功能已獲明確。歷經兩年推廣,各地惠民保參保率水平多有差異,最高的達85%,最低的僅爲0.8%,全國平均參保率還不到10%。

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思派”),創始於2014年,致力於引領中國醫療健康行業數字化轉型,構建一體化的健康管理網絡,併爲大衆提供優質與可及的醫療服務。思派健康作爲思派旗下提供醫療服務網絡及健康管理解決方案的業務公司,一直聚焦於商業保險與個性化健康醫療服務,不斷爲消費者提供可信賴的健康醫療保障。2019年12月,思派健康參與推出廣州惠民保。截至2021年年末,思派健康共聯合保險公司推出了17種城市定製型商業健康保險產品。其中,惠民保的個人註冊會員超過1400萬人。

近日,時代週報記者就惠民保發展走向等專訪了思派健康副總經理陳明東。

時代週報:新版惠民保陸續上線,大多數產品都開始擴展投保範圍、擴大保障責任,同時降低免賠額。你如何看待惠民保的賠付壓力和風險?

陳明東:惠民保自誕生起,就設置了免賠額、藥品目錄和報銷比例等三道防火牆,以此保障產品穩健、持續運作。以廣州惠民保爲例,免賠額爲2萬元,意味着普通感冒發燒不太可能獲得報銷,獲得報銷的是重大疾病。相對來說,身患重大疾病的羣體佔比較低,設置免賠額會讓產品運營更穩定。

其次,廣州惠民保的藥品目錄是敞開型的限制,報銷藥品非固定不變,隨着醫療進步,會依產品整體運營情況納入新技術,不斷更新藥品目錄,形成良性循環。

廣州惠民保採取80%比例報銷。如按100%報銷,患者一旦超出2萬免賠額後將沒有任何壓力,可能會導致醫療濫用。70%-80%的報銷比例,一定程度上能控制醫療費用,既能避免過度醫療,又能減輕患者負擔。

時代週報:競爭越來越激烈,有些城市出現“一城多險”的情況,該如何防止低價競爭?

陳明東:一個城市可以有多款惠民保,但每個產品需要有各自的適合羣體,形成多個產品不同層次競爭的發展格局。不同產品雖有部分客戶羣體重疊,但用戶可以自由選擇合適產品。

時代週報:“低保費、高保額”是惠民保的主要特點。未來,保費會提高麼?

陳明東:我個人認爲,短期內,惠民保不會漲價。但從長期看,售價在70元左右的惠民保產品,價格上漲壓力相對小一些;而售價在150元左右的惠民保產品一旦提價,可能每年會漲價10-20%,甚至30%。

售價70元左右的惠民保產品,它的特點是涵蓋醫保內的費用和目錄外的特藥使用。售價150元左右的惠民保產品,特點是涵蓋醫保外的自費住院醫療。

醫保外自費部分屬開放式體系,一旦有新的醫療技術上市都會自動納入,相關治療費用也無法把控。由於這部分資金不在醫保報銷範圍內,保險公司在運營過程中也不具備管理醫保外自費部分的能力,可能需要依託漲價維持項目運營。這也導致兩種產品將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發展態勢。

時代週報:惠民保的定位已經清晰,是城市定製型商業醫療保險。在部分城市,惠民保的二次參保率有所下降,你如何看待?

陳明東:惠民保還處在探索階段。消費者可能在第一年圖新鮮,一年後如果發現和普通商業保險沒太大區別,就會導致二次投保意願下降。

因此,我們不能以犧牲消費者認知爲代價,過度追求投保量。惠民保二次參保率下降,實際上是消費者回歸到正常認知水平,真正瞭解惠民保的消費者就這麼多。

監管部門應鼓勵保險公司爲惠民保提供更多服務,比如把本地醫藥資源鑲嵌進去,提供專門醫療服務入口,提高理賠效率,提升便捷度;同時,產品標準化、體系化,儘量把銷售誤導降到最低,讓消費者真正認識到自己買的是什麼。

時代週報:對惠民保的市場化發展,你還有哪些建議?

陳明東:惠民保不能過度依賴政府監管部門的強背書,而應該依據當地的實際數據和需求匹配產品。監管部門鼓勵商業保險發展,應該爲它提供基礎建設、數據、管理等技術支持,鼓勵開發出滿足市場多樣需求的產品。

比如商業保險產品的設計,就需要了解當地實際醫療情況,哪些損耗大,哪些不需要。其次,要建立快速的理賠系統,理賠數據出來後,根據數據明細理賠。這些醫療數據需由政府部門提供支持,才能讓保險公司更快速和準確地作出理賠結論和辦理賠付。讓商業保險真正建立一套屬於當地的服務能力,這遠比保費收入更重要。

時代週報:惠民保會擠壓百萬醫療險的發展空間?

陳明東:不會完全替代百萬醫療險。

目前,百萬醫療險已覆蓋近1億人口,以城市人口居多。傳統的“重銷售、輕產品”模式使銷售效率不斷下降,想要繼續提高覆蓋率難度很大。

我個人認爲百萬醫療險到了產品生命週期的瓶頸,未來可能會重新出現一個新的百萬醫療險或者新的商業保險。它會吸收惠民保的運作優點,同時進行迭代和改造,在惠民保對全民進行保險教育後,它會有更好的發展空間。

時代週報:互聯網保險新規,對惠民保是機遇還是挑戰?

陳明東:我認爲是機遇,任何監管規範都有自己的考量。

比如說身份識別,可以避免代投保的情況,消除一些不規範行爲,讓消費者回歸到了解清楚產品後再自行去購買的階段。其次,新規對於服務提升很有幫助,監管文件提到建立線上化的服務體系,包括線上的保全、理賠、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感等等,這些措施都有助於保險公司重新梳理自身的服務體系,這對於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都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