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推出科技惠企新舉措 一年一次申報優化爲全年申報、定期支持

材料精簡

通過複用納統單位數據,每類項目減少共性材料3件;申報材料平均減免率超過40%

申報更易

由“一年一次申報”優化爲“全年申報、定期研究、季度公示、定期支持”

兌現更快

2月、5月公示的項目,兌付資金在當年下達;8月、11月公示的項目,在次年3月底前下達

記者16日從市科技局獲悉,首批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常年申報”工作及2025年成都市第一批科技項目申報工作日前啓動。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申報涉及多個較大的變化。

“爲給企業減負,我們希望通過惠企新舉措,有效提高政策兌現率和直達率。”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那麼,這些變化如何實現助企惠企“再提速”?

資金兌現更快

啓動市級科技項目“常年申報”

提升政策惠企質效,推動科技領域惠企政策“蓉易享”。記者瞭解到,市科技局此次啓動了首批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常年申報”工作,涉及6個業務類別。

在申報模式上,由傳統的“一年一次申報”優化爲“全年申報、定期研究、季度公示、定期支持”。滿足申報條件和申報指南要求的單位,在相關業務管理辦法有效期內可常年申報。

在資金兌付上,明確資金兌付時間。每年2月、5月、8月、11月對符合支持條件的項目予以公示。2月、5月公示的項目,在當年下達;8月、11月公示的項目,在次年3月底前下達。

申報流程上,對申報流程、與上次申報時間銜接、企業年度最高享受額度的統計與覈算等進行了全流程全方位模擬,確保流程能走通、企業易操作、管理無漏洞。

申報材料減免上,通過複用納統單位數據,每類項目減少共性材料3件;同時,通過逐個類別梳理,已對有關附件業務材料作了進一步優化整合。

據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按照分批實施、穩妥推進的原則,重點梳理“資助對象明確、審覈標準清晰”、立項方式爲審覈類的後補助項目,形成首批“常年申報”政策清單,“簡單來說,審覈類項目即企業滿足條件並申報後,便可享受相關政策支持。”

過去,採取的是定期申報方式,企業在滿足申報條件後,要聽到“哨聲”才能進行項目申報。設置“常年申報”市級科技項目後,實現了“企業獲得資質即可申報→政府審覈定期兌付”的高效服務模式。

“這樣一來,從根本上解決企業擔憂錯過申報期、對獲批時間和兌現時間無精確預期等難點、堵點問題,加快推進惠企政策‘易申快享’,企業獲批享受政策時間平均縮短4個月。”

與此同時,市科技局依託政務信息資源共享平臺等,在項目申報時最大限度精減了企業申報材料、降低企業申報負擔,提升申報管理質效。“比如,我們對有關申報材料進行了減免,並不是說這些信息不再重要,而是通過數字化手段,改‘企業自證’爲‘政府旁證’,申報材料平均減免率超過40%!”

據該負責人透露,下一步,市科技局還將按照成熟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則,持續完善“常年申報”政策清單。

積極響應企業訴求

小變化帶來企業大便利

2025年成都市第一批科技項目申報,共涉及10個業務類別。具體申報上,對申報時長、申報材料減免與系統優化等方面進行了調整。

申報時長上,此次申報採取定期申報方式,根據《成都市惠企政策全生命週期管理辦法(試行)》(成辦發〔2024〕16號)“申報期不少於15個工作日”要求,結合項目實際,申報時長爲20個工作日。

在申報材料減免與系統優化上,本次通過複用納統單位數據,每類項目減少共性材料3件,同時,結合業務實際通過逐個類別梳理,已對有關附件材料作了進一步優化整合。

此外,還在項目申報書中增加插入圖片功能,並進一步完善相關表格、數據自檢功能,降低申報者出錯概率。

一處處“小”變化,可以爲企業帶來“大”便利,背後更是“藏”着不少助企惠企的“巧思”。“我們在市政府要求的最低申報時長上增加5個工作日,就是壓減業務審覈時間,而將時間‘騰’給企業,讓他們有更多時間來組織項目申報。”

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再比如,在項目申報書中增加插入圖片功能這項看似“微小”的改變,卻是企業在此前申報中切實遇到的難題。

今年8月,企業提出過相關訴求及建議。經研究論證,在項目申報時,通過圖片展示,可以便於項目負責人更加簡潔、直觀編制相關技術路線、方案,從而切實幫助申報者降低出錯概率,並減輕基層人員審覈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