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下水道:不要隨便爲孩子環切包皮
編者按:本文作者是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泌尿外科醫生任黎明,首發於其個人微博“成都下水道”,“醫學界”獲其授權後轉載,並對原文進行了刪節和編輯。
撰文 |成都下水道
又到包皮環切術的旺季,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預約我做手術的家長如水赴壑一般,其中的大部分,我要說拒絕了。
小兒包皮環切術的年齡,個人認爲6-10歲最佳,因爲小兒基本懂事,能夠配合局麻。但最大的好處是,待過了青春期的蓬勃發育時期,發育成熟的丁丁幾乎看不出內外板的色素差異及手術痕跡。
每到寒暑假,門診有大量的包皮過長的小兒被父母帶着來醫院諮詢或預約包皮環切手術,年齡小於6歲的,勸退,不作特殊處理;大於6歲的,根據小兒的具體情況作出治療意見,或等待觀察或安排手術。
有許多家長,因爲小兒包皮下的白色疙瘩來醫院就診,白色疙瘩是俗稱的包皮垢。包皮過長及包莖的原因,小兒排尿時,尿液也滲入包皮與冠狀溝粘連之間的一些小空隙,與包皮內板的皮脂腺發生化學反應,變成了包皮垢,合併異味,長期積存的包皮垢逐漸變成堅硬的塊狀,讓家長誤認爲是長了“瘤子”。
日復一日的外翻包皮及清洗是一件艱難的任務,手法翻轉及清洗方法不當反而會造成小兒疼痛和抗拒心理,甚至造成包皮攣縮。所以,反對家長對小兒包皮強行外翻清洗,除非是反覆合併尿路感染及龜頭炎,行包皮環切術是最有效的治療手段。
幾乎所有的男嬰都合併生理性的包皮過長、包莖。
1、 新生兒期、幼兒期和部分學齡前期小兒(出生時-6歲)的包皮過長及包莖,勿需處理,觀察等待。換句話說:讓其野蠻生長。
2、6歲以上的小兒包莖,選擇手術。
3、包皮過長,能夠外翻至冠狀溝、沒有粘連或少許粘連的小兒,不需要手術。
4、包皮過長、粘連嚴重、包皮勉強能夠外翻露出尿道口,也是包皮環切術的手術指徵。
5、成年男性,包莖,必須手術;反覆發作的的包皮炎、龜頭炎,建議手術。
國內有一組數據很有意思:小兒包莖的患病率隨着年齡增長逐漸下降。新生兒期、嬰兒期、幼兒期、學齡前期和學齡期包莖的發生率分別爲99.70%、84.43%、48.13%、27.12%和11.57%。
也就是說,即使是包莖,隨着小兒年齡漸長,真正需要做手術的小兒會大幅度走低。
目前風起雲涌的小兒包皮環切術可以降降溫了,我現在越來越傾向於一種觀點:大多數小兒其實不需要做包皮環切術。
有一個誤區必須糾正,不做包皮環切術會影響小兒的發育嗎?
答案是:不會。丁丁最終的尺寸,依賴人種和遺傳,其實是命中註定。
對於成年男性來說,沒有年齡限制,只要經常出現反覆發作的的包皮炎、龜頭炎,而且合併包皮過長,包皮環切術也是有效的治療手段。
目前在公立三甲醫院,業界公認的包皮環切術的主要方法有四種:
背側切開包皮環切術。
袖套式包皮環切術。
包皮環套術。
包皮吻合器。
外科醫生會根據自己熟悉和喜歡的方法爲患者施行包皮環切術,談不上哪種方法孰優孰劣。因爲包皮環套術和包皮吻合器的流行,絕大多數醫生已經摒棄了傳統的背側切開包皮環切術和袖套式包皮環切術。
原因很簡單:當可以機械化、流水線一樣完成一件產品的生產過程,爲什麼還要採取效率低下的手工式作業呢?
比較一下手術的優劣。
傳統的背側切開包皮環切術和袖套式包皮環切術,手術時間長,需要手術醫生有一定的手術技巧,恢復時間快。
包皮環套術和包皮吻合器,大學剛畢業不久的醫生經過短暫培訓就可以操作。事實上,公立三甲醫院做包皮環切術的醫生都很年輕,因爲經驗欠缺,並非每一個包皮環切術的效果都盡如人意,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很好用肉眼判斷包皮前後及左右內板距離切緣的差距,導致前後及左右內板切除得不均勻,影響外觀。
另外一個缺點,患者恢復時間較長。
包皮環切術的風險——
1、醫生手術技藝不過關,譬如行傳統手術的時候,相當於徒手畫一個圓圈,在修剪過程中可能出現鋸齒狀,最後的成品就是一根狼牙棒了。
2、不少醫生對繫帶部分處理得不好,術後形成一團贅肉,難看。
3、頑固性的淋巴水腫,甚至數年不消退,看起來像是在龜頭上套了一個游泳圈。
4、包皮內板、外板的對合縫合十分精細,對合不好,形成凸凹不平的瘢痕。
5、包皮前後及左右內外板的切除範圍不一致,也會影響外觀。
6、切除得太少,需要二次手術。
7、切除得太多,包皮不夠用了,造成丁丁彎曲、嘿咻時疼痛和滾動感消失。
以上說的是遠期併發症,近期併發症呢?
1、感染,出現感染的機率很小,就算導致傷口裂開,包皮強大的爬行和修復能力還是能夠讓傷口恢復。
2、出血,多發生在止血不徹底的情況,輕微的出血,用棉籤壓迫出血部位10分鐘,一般可以止血。而大量出血,往往與較大的動脈、靜脈重新開放有關。
爲了避免術後出血能夠及時得到處理,術後我一般會給患者留下我的工作電話,有個患者的大出血經歷讓我記憶猶新。19歲,也是大學生,電話我時我已經離開成都飛上海開會,他急中生智,利用輪胎漏氣的原理,將整個丁丁泡在一盆水裡,迅速找到出血部位,用棉籤壓迫半個小時,成功止血。
術後大量出血,需要去醫院進行再次止血。
術後感染和出血的比例大概是1%-3%,由我主刀完成的超過5000例包皮環切,出現感染的病人只有1例,而出現術後出血的,大概有10多例。
最後說一件讓我肝膽俱焚的事——
去年7月中旬,我幫朋友的朋友的8歲兒子做包皮環切術,嫺熟地分粘連、切包皮、縫傷口。送孩子出手術室,孩子客氣地對我說謝謝、再見。
沒想到,這釀成了我從醫以來最大的醫患糾紛。
我是一個躺下就不願意起、睡了就不願意醒的人。半夜兩點,突然電話鈴聲響起,午夜夢迴時拿起電話,傳來一個稚氣的聲音:任醫生,你還好意思睡覺,老子現在痛得很。
沒讓我說一句話,就掛斷了電話。
第二天深夜同樣的時間段,熊孩子故技重施。
到了第三天深夜,我嚇得都不敢眯上眼睛,眼睛直勾勾盯着電話,鈴聲再度準時響起,霸氣地對我說:不痛了,饒你一命。
本來說一週之後孩子來門診複查,孩子沒來,他媽來了,有些慚愧地解釋:對不起哈任醫生,兒子說不想見到你。
這件事給我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甚至我走在大街上被人撞得人仰馬翻,爬起來的第一句話是:謝謝。
來源:醫學界
責編:文 慧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爲決策依據時另行覈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