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可持續發展與ESG
一個多星期以來,多場國際性活動在上海密集展開,指向這座城市不同層面的創新能級。
上週,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總決賽冠軍爭奪賽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參賽學生代表回信,予以親切勉勵並提出殷切希望。
上海市委書記陳吉寧在總決賽現場表示,上海將不遺餘力爲創新加速、爲創業賦能,以更大力度支持開展高風險、高價值基礎研究,推進全過程、全鏈條創新突破,暢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產業化雙向鏈接的快車道,爲高校師生量身打造孵化體系、全面對接創業資源,助力更多“創新種子”長成“參天大樹”。
第23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於10月17日開幕。一個多月的藝術節期間,來自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5000位藝術家匯聚上海,集中上演57臺163場參演劇(節)目,在滬首演比例超過90%。整個辦節過程,上海努力突出國際性、創新性、人民性,助推建設亞洲演藝之都,提升城市在文化層面的全球影響力。
無論提升科技創新“硬實力”還是文化“軟實力”,創新之於上海,可謂“命脈”所在。在今天,創新的佈局,更要考量新的趨勢、動能,深刻洞察事物變化的底層邏輯。
上週,2024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全球領導者大會在江西中路上的外灘·老市府召開,成爲老市府大樓多年修繕後的首次公開亮相。
作爲近年上海城市更新代表項目,這一建築修繕運用大量綠色低碳技術,本身成爲綠色建築樣板,在可持續發展層面具有標杆意義。在此討論ESG問題,對於城市轉型升級,亦有特殊意義。
ESG即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縮寫,經由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提出已有整整20週年。其作爲一種綜合性的評估框架,用於衡量和評估企業和投資項目在可持續發展和負責任經營方面的績效,是當今考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參照系。
考察一座城市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同樣可以借用ESG框架。當下,城市競爭力愈發需要通過多層面因素耦合而成,其中,對“環境”的強調,是一個尤爲關鍵的撬動性因素。
這個環境,包括廣義的軟環境,亦包括狹義的綠色生態、低碳環保。後者既意味着日趨嚴格的約束條件,亦是產業轉型和城市轉型的關鍵着力點和動力源。
如上海“五個中心”建設,需要回應綠色轉型的全新挑戰——金融中心要打造的國際綠色金融樞紐、貿易中心領域的綠色低碳效益覈算、航運中心面臨的石油定價向碳定價變革等,均指向底層邏輯的變革。
本週在滬召開的2024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就將主題定爲“數字、智能、綠色——共建全球航運新生態”。會上,交通運輸部與上海市政府簽署《共建全球領先的國際航運中心合作備忘錄》,明確將圍繞共建輻射全球的航運樞紐、提升上海航運服務能級、推動綠色智慧安全發展、提升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影響力、建立部市協同推進機制等方面開展合作。
其間發佈多項最新航運領域創新成果,包括中歐綠色航運合作——上海港與漢堡港共建綠色航運走廊;加快建設新一代智慧綠色港口等,也是會上各方討論的重點話題。上海方面表示,將進一步促進航運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着力打造高端航運服務集聚高地、數智航運創新高地、綠色航運發展高地,推動上海國際航運中心能級全面躍升。
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提到將“實施好上海港-洛杉磯港綠色航運走廊等國際示範項目”。對上海而言,通過類似重大項目實現軟硬件層面的綠色改造升級,將直接影響“五個中心”的能級,並決定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陳吉寧在ESG全球領導者大會上提及多個轉型方向。他表示,上海將着力推動企業綠色轉型。圍繞健全基礎支撐,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完善碳市場交易制度,探索建立碳排放統計覈算、產品碳標識認證和碳足跡管理體系。圍繞打造綠色供應鏈,支持龍頭企業協同上下游共同減排,鼓勵企業全面開展綠色化改造。
同時,結合擴大制度型開放,支持相關機構參與國際ESG框架設計、標準制定和規則推廣,結合服務企業走出去,鼓勵企業開展綠色貿易,加大跨境綠色投資力度,幫助走出去企業加強風險識別和管理,更好遵守當地法律、開展合規經營。
這些改造升級,均需要全面制度創新予以支撐。這也是ESG的重要指向,即通過制度驅動來保障經濟增長、社會福利、環境改善的統籌兼顧,實現效益的最優化。這也正是“G”(治理)的關鍵內涵。
陳吉寧表示,上海將着力構建ESG治理實踐體系,聚焦企業能力提升,科學制定評估準則,健全標準體系,優化數據採集方式,引導企業強化信息披露,積極參與節能減排、生物多樣性保護、公益慈善、社區服務,更好激發企業主體意識。
同時,將進一步健全公平競爭政策,加強商業道德監管,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大力支持ESG投融資活動,培育和引進專業服務機構,吸引集聚更多專業人才,爲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ESG實踐提供有力支持。
顯然,努力在全球ESG實踐方面走在前列,將是上海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一項重要行動。這一框架之於城市方方面面的影響,還有大量可供發掘之處。能夠明確的是,能在ESG的路上走多遠,將關乎城市的轉型質效、創新潛能,亦事關全球影響力、話語權。
圖片來源:陳正寶 攝
來源:作者:朱珉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