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淑芬:臺灣應發展資產管理

國泰投資程淑芬。圖/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過剩的資金可以支撐出一個產業,但卻跑去拱香港新加坡金融業」,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表示她從2000年就開始建議臺灣應發展資產管理產業,臺灣金融人才能量絕對不輸新竹科學園區,可以替國人去投資全球,但這些年來臺灣金融業產值佔比卻未明顯成長。

程淑芬指出,2000年時臺灣、新加坡及香港的金融業產值佔GDP都是8%左右,現在臺灣約6~7%,新加坡及香港則已有12~18%,臺灣人的錢在國內找不到合適的投資標的,只好一直流向新加坡、香港,等於助長了其金融業的發展。

程淑芬建議,臺灣的資產管理應分層,有最保守型的客戶追求只要比銀行定存好一點的投報率,就讓銀行替客戶投資低風險股票債券、ETF等;第二層應是投信,要發展出臺灣「大而美」的基金;第三層應是真正的私募基金,適合追求高風險、高報酬的客戶。

角色外資分析師一直到現在的金融業者,程淑芬始終積極建言,例如吸引人才到臺灣工作,給予之前匯出資金賦稅特赦期,鼓勵資金回臺投資,發展具臺灣特色的資產管理業,她強調國外的金融理財商品未必適合臺灣人的需求,臺灣的業者可以更貼近國內投資人的想法,但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引導。

程淑芬表示,在臺灣資金過剩,民衆企業積極追求的目標,已從財富增值,轉爲財富保值經濟結構已改變,相關的政策規劃應要貼近經濟結構,才能真正引導產業發展。

例如現在預期要升息,大型優質企業就會去發債,鎖住低利率成本,不會來跟銀行借錢;銀行也想借給新創業者,但前提是必須有足夠的利差支應可能的逾放,如一些穩健的企業借款利差稍高一點,銀行纔能有空間去作風險較高的放款。

若錢真的放不出去,就應引導到國內金融機構去理財,程淑芬說,這些過剩的資金可以支撐出一個產業,必須設法留住,否則依現行外匯規定,每個人一年有500萬美元的結匯額度,錢就會設法流往國外,去協助拱大香港與新加坡的金融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