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選商出爐 供應鏈動起來
離岸風電是全球推動淨零轉型,非常重要的路徑,且臺灣海峽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評爲具備發展離岸風力的巨大潛力海域。(圖/先探投資週刊提供)
臺灣能源轉型挑戰巨大,然而離岸風電被視爲重要發展路徑,日前政府已公告最新離岸風電選商結果,預料將再帶動風電供應鏈一波新成長動能。
隨着氣候變遷對地球和生態造成的衝擊越來越嚴峻,二○一九~二○年延燒了七個多月的澳洲森林大火、全球各地相繼傳出的暴雨、洪災、熱浪,都讓人們相當有感極端氣候對這個地球帶來的威脅,面對氣候暖化,各國都有自己的步調推動能源轉型,但臺灣缺乏自產能源,高度仰賴進口,以二○二一年整年的能源供給來看,天然氣、生質能及廢棄物、水力、太陽光電、風力、太陽熱能等自產能源僅佔二.二七%,進口能源佔超過九七%,絕大多數爲石油、天然氣、煤炭等高碳排的能源項目,可見臺灣其實面臨的能源轉型挑戰更爲巨大。
離岸風電佔據天時與地利
其中,離岸風電是全球推動淨零轉型,非常重要的路徑,且臺灣海峽被美國太空總署(NASA)評爲具備發展離岸風力的巨大潛力海域,世界上二○處風力最強的離岸風場,臺灣海峽就佔據十六處,而受外界所看好,臺灣也將離岸風電納入淨零轉型的十二大戰略之一,日前政府已設定二○二五再生能源發電佔比要達全國總髮電量二○%,其中,欲吸引各國開發商參與臺灣的風場開發,離岸風電的短期目標爲二○二五年累計裝置量達五.七GW(十億瓦),二六~三五年目標爲每年新增一.五GW裝機量共釋出十五GW,二○三五年將增加至二○.七GW。
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
爲了滿足企業綠電的能量需求,政府目標除了要完成二○三五年前的區塊開發,二○三一年後還將風力發電擴至領海範圍之外,基線十二海浬外的離岸風電設備未來將以「浮動式風電」爲主,可以裝設在約五○~二○○公尺的海域,不過技術方面仍尚待突破,將成爲中長期的發展方向。
臺灣自二○一二年發展離岸風電以來,目前商轉的風場有兩個,分別爲海洋風電、臺電離岸風力發電場第一期,合計發電容量爲二三七MW,目前仍在建置中的風場有九座,預計於二○二二~二五年商轉。
經濟部能源局二一年公佈第三階段「離岸風電區塊開發選商規則草案」,規劃的期程爲二○二六~三一年,六年釋出九GW的併網容量,當中每兩年的三GW將進行三回合的選商,欲參與的開發商須通過三道關卡,包括:一、取得環評初審「有條件通過的審查結論」、臺電的「並聯審查意見書」及經濟部「場址規劃備查」;二、通過能源局的「履約能力審查」;三、工業局的「產業關聯性審查」,纔可參與競標。(全文未完)
全文及圖表請見《先探投資週刊2227期精彩當期內文轉載》
《先探投資週刊22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