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到總比缺席好
文/李建興
龜兔賽跑,是《伊索寓言》中最頌聲遍野的故事之一,更是讓世人醍醐灌頂的警世之作。而這對於目前仍困在疫情,曾是抗疫領先羣的臺灣來說,儼然是一記當頭棒喝。
不過,當寓言結束後,回到現實,故事仍得繼續。或許臺灣人更值得思考的是,落敗的兔子是該從此坐困愁城?還是策略重練,最後扳回一城?
以下兩則發生中的國際事件,堪爲最經典的「寓言續集」,足以爲臺灣借鏡。
上任140天的美國總統拜登,近來隨着疫情趨緩,除了疫苗大外交外,亦進行了四場國際峰會。目的無他,都是想借由救回瀕死的外交,重新拿回全球的領導權。
於是,無論哪一場會議,拜登逢人就說:「美國回來了!」但誠如69年前,北約第一任秘書長伊斯梅(Hastings Lionel Ismay)所言:「北約的宗旨,是將蘇聯擋在外頭,將美國拉進裡頭,同時讓德國沒了想頭!」 沒想到一甲子過後,美國扮演世界霸主的手法,依舊故我,唯一的改變,這回是讓「中國沒了想頭!」
因此,拜登御駕親征,替盟國做足面子後,想從峰會場子拿回的裡子,則是「合縱連橫、天下圍中」, 只是,同樣是糾衆抗敵,70年前,美國是以民主的價值和經濟的優勢說服盟友,如今,中國已非當年的蘇聯,其亦能祭出經濟與科學的引力,弱化美國的倡議。
而更時不我與的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Nicholas Donabet Kristof)在6月23日,以一篇「美國最大的威脅是美國」文章指出,美國正走向平庸——希臘人的高中畢業率更高、智利人壽命更長。 「因此,真正讓美國重新迴歸第一,應該少擔心別人做了什麼,而是多擔心美國對自己做了什麼?」克里斯托夫語重心長地說。
反觀法國,日前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視察民間時被呼巴掌,搶佔國際版面,但其實去年,馬克宏就曾經歷一件更慘痛的「打臉事件」。
2020年,當全球競相加入疫苗開發戰時,法國龍頭藥廠賽諾菲,與該國擁
有百年金字招牌的巴斯德研究院,合力開發新冠疫苗,當時馬克宏還寄予厚望前往藥廠加持,孰料在進行三期試驗時宣告失敗。
這對於向來自傲的法蘭西民族來說,是何其挫敗,沒想到法國人不以此爲恥,反而轉念,認爲失敗亦是個重要資產,於是他們不但運用自己的量能,協助其他外國疫苗生產,甚至再跟英國的葛蘭素藥廠合作,開發能對抗變異病毒的新疫苗,如今逐漸開花結果。
雖然法國疫苗將足足比他國晚了一年,但法國認爲,「遲到總比缺席好」,承認錯誤、盤點籌碼、持續前行,進而贏得世人的掌聲。這對比於美國對自身劣勢的視而不見,僅以黨同伐異的作法,高下立判。
本期封面故事〈綠電契機〉,表面上是從臺灣缺電危機,揭示臺灣落後於他國的窘境,但更深層的意義則是檢討臺灣的綠能政策缺失,以及盤點臺灣的優勢,學習法國精神,在全球綠電戰爭中後發先至。
畢竟,遲到總比缺席好,閉門找出錯誤,纔是再造顛峰的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