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推動即時零售擴容提質

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是近日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的關鍵着力點。作爲這類消費模式的一種,即時零售已成爲推動我國居民消費增長的重要力量,越來越成爲擴內需、促消費的重要支撐。前不久商務部研究院發佈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在平臺、商超、品牌商、小店、即時配送等主體的協同創新下,即時零售呈現蓬勃發展之勢,預計2030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超2萬億元。

即時零售是一種新型零售業態,通過線上即時下單、線下即時履約,依託本地零售供給,迅速滿足本地即時需求。即時零售具有便利性、多樣性、高效性等突出特點,在釋放居民多元消費需求、提升本地零售供給能力、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和激活國內市場活力等方面發揮着越來越突出的重要作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即時零售等新型消費模式的發展,2023年印發的《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明確提出,加快培育新型消費,支持線上線下商品消費融合發展,加快傳統線下業態數字化改造和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廳等新零售業態。近年來,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持續擴大,訂貨量持續上升,成爲我國零售業新的增長點。京東七鮮發佈數據顯示,2025年春節期間,京東七鮮訂單量同比增加近100%,即時零售已經成爲節日期間消費者購貨的主流選擇。

也要看到,我國即時零售發展仍然面臨一些困境和挑戰。傳統零售行業數字化經營人才匱乏,線下門店數字化運作管理專業性、前瞻性不強,傳統零售業向即時零售等新型零售業態轉型仍然較慢。數字技術及其配套設施的滲透率仍然較低,大型零售企業和連鎖商超在更新數字技術設施時,面臨新舊系統不兼容、沉沒成本高等風險和問題。中小零售商戶普遍存在數字化基礎相對薄弱、入駐電商平臺成本較大等現實困境。配送騎手遭受算法歧視的問題仍然存在,部分平臺對配送騎手缺乏支持幫助、權益保護,即時零售領域監管制度亟待構建、行業規範亟待完善。

即時零售具備高效配送的突出優勢,顯著提升了消費者的消費體驗,未來崛起勢不可擋。下一階段,應抓住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數字化經營管理人才培養、多元主體利益權益保障等關鍵環節,多管齊下、多方發力,持續推動即時零售擴容提質。

推動數字基礎設施普及完善。緊抓數字經濟發展重要戰略機遇期,加快雲(雲計算、大數據)、網(互聯網、物聯網)、端(智能終端、軟件應用)等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體系,夯實即時零售全鏈條數智化基礎條件。加快制定智慧物流、即時配送等新興領域標準,完善現代物流標準體系。支持本地物流、即時配送節點建設,對參與即時物流、社區配送的物流企業和配送騎手給予一定的補貼,引導即時零售全鏈條、多維度開拓下沉市場。

加強數字化經營管理模式創新。支持經營主體參與打造數字化即時零售供應鏈生態,研發數字化管理系統和數字化解決方案,開展線上引流、線下理貨等商家代運營服務。加大數字技術領域研發力度,加快破解國內高端芯片、操作系統以及數字基礎設施等領域面臨的技術攻關遲緩和低自給率等發展困局,進一步支持即時零售線上平臺系統、線下商家實體和物流配送體系的數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轉型升級。加快即時零售領域創新人才培養,革新調整經管學科的人才培養模式,築造服務於國內零售業模式深刻變革、經營理念思維創新轉變的應用型人力資本蓄水池和培育倉。

切實保障即時零售多元主體利益權益。協調即時零售經營主體同社區治理、交通安全、數據共享、政府監管和社會保障之間的相互關係,減少城市內各區域、社區單元間最末端的商品或服務流動壁壘。構建涵蓋即時零售供應商、商家、消費者、配送騎手的信用體系,維護配送騎手、零售商戶和消費者多元主體的安全和利益。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銷售假冒僞劣商品和虛假宣傳等行爲的打擊力度。(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琛偉 馬燕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