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行業賺錢嗎?

從第一臺充電樁在國內通電、第一臺純電動汽車在國內領牌開始,充電行業一路高歌猛進。

特別是在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電動汽車充電由此逐漸被推向了風口:專家說車樁比要達到1:1;設備廠家說人人建樁、個個發財;奸商說我們一起衆籌來幹;自媒體說各地的補貼政策多麼誘人……

整個行業甚是熱鬧,一批批充電場站如雨後的春筍般破土而出。到了2020年,全國“兩會”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被國家正式列爲“新基建”之一,如烈火烹油一般再添刺激。

若不是突如其來的疫情給全球經濟按上了暫停鍵,充電樁的必將迎來新一輪的風光。

然而,充電運營商過的是什麼日子呢?

01

高光時刻

一次偶然機會,我參加了廣州充電行業的聚餐。

杯盞交錯之後,這些先輩們一開始侃侃而談——

“我2018年的時候每個月利潤都在30萬左右,兩口子都在當交警維持交通”

“我那時候每天操心的不是車來不來,是來多了”

然而,當年的高光時刻提完,畫風就開始轉了:

“我就是看着你們生意好才入得這個行業,誰知道……”

“大家聊點開心的話題,能不再談這個行當了嗎”

頓時沉寂……

充電行業裡有這麼一句話:“全國充電看華南、華南看廣深、廣深看廣州。”2021年7月,廣東省充電量達到了1.93億千瓦時,是第二名的江蘇省的近2倍。

廣東大大小小的充電場站建設了很多

“數字能源、清潔能源、新能源、碳中和、碳交易……”,這一切話題都和電動汽車有關,都和充電樁有關。坊間路邊、高樓門口、宴會酒桌,都在談論如何建充電站,似乎這是一個錯過了就後悔一輩子的行業。2018年的廣州,只要你能拿到租期不低於五年的場地,有一定的資金,毫無門檻地就進入了這個行業,就有了一座未來的“加油站”。

02

暗渡陳倉

按照正常邏輯,充電站建好後,客戶只需要掃描樁體二維碼就可以充電付費了。

但是不同的充電站有不同的平臺,需要用戶下載多個充電APP或者關注多個小程序,信息不流暢,體驗感不佳。爲了解決這個問題,平臺商套用“互聯網+”,形成“互聯網+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生態體系,解決信息不全面的問題。此時,就誕生了一個新的業態——運營平臺。

它也就是充電行業的“美團”,可以分爲四類。

一是憑藉自身建樁數量的優勢開發平臺獨自運營或者互聯互通到其他平臺,比如國網、南方電網、特來電、星星充電;二是依託雲快充、蔚景雲等第三方平臺獨自運營或者互聯互通到其他平臺;三是結合市場定位和客戶需求定向開發運營平臺,比如特斯拉、小鵬、大衆等;四是利用自身的車流優勢讓充電場站的設備供應商以其通信協議爲標準切入到其平臺,由其直連獨自運營或互聯其他平臺,比如小桔充電。

上述的平臺中,拔得頭籌的就是小桔充電。其背靠母公司滴滴出行平臺上龐大的網約車隊伍,將這些網約車中的電動車引流到與其合作的充電場站充電,爲一些合作場站帶來了較爲可觀的收益。

在前期,小桔充電爲構建整個充電網絡發揮了較爲積極的作用,連同特來電、星星充電、萬馬愛充等運營商搭建了一個較爲完善的充電網絡。隨着出租車的迭代和網約車的增加,小桔充電的平臺充電數據逐漸攀升,在公共出行領域的地位也隨之上升。

但是,當一切如期而來後,“策略”就出來了。小桔充電不斷拉新充電場站接入,更是親自下場帶動行業的發展,利用金融產品鼓勵潛在的充電場站投資方建設充電站;爲了穩固和充電場站的合作關係,其商務合同中標明瞭“二選一”字眼的條款和高達100萬的違約金。中小運營商還沉浸在小桔引流的紅利中,但是特來電、星星充電、萬馬愛充卻發現了其中的端倪。充電行業的“愚人節事件”發生了,2019年4月1日,特來電、星星充電、萬馬愛充果斷和小桔充電終止合作。但是這也沒有阻止小桔充電擴張的步伐,一番番的鼓勵,一波波的支持,一輪輪的補貼,讓中小運營商非常動心,一個個充電場站在小桔充電平臺上喜迎開業。

隨着反壟斷的號角吹響,小桔充電似乎意識到了單憑一紙合同無法穩固與自己陣營裡充電站的關係,接着又推出了一劑“強心針”。小桔充電開始爲充電樁建立“庫”,它遴選了一些充電設備賣得比較多的公司,用協助推廣的策略,鼓勵運營商購買其指定品牌的充電樁,同時在這些充電樁上加上一個“TCU”。這個硬件的增加,表面上是爲了提高充電過程的安全性,實則呢?當你不和小桔充電合作時,就需要去除這個“TCU”。這時需要對整個充電樁的主板進行改動,成本無疑就增加很多。

記得在和廣州的一個運營商聊這個話題的時候,他用手機放了一首非常熟悉的兒歌給我聽,“小牛的哥哥帶着他捉泥鰍,大哥哥好不好,咱們去捉泥鰍.....”

小桔平臺的方法好比捉泥鰍的籠子一樣,進口比較大,出口比較窄。

03

暗夜來臨

“欲叫人死亡,先叫其瘋狂”,用這句話來形容充電行業一點都不爲過。

在一片叫好聲中,2018年充電行業進入到了野蠻增長期。當時在廣州租場地,如果你是租來做駕校的,可能25元/平方米,但是如果你是做充電站的肯定是35元/平方米。連場地出租方和中介方都覺得做充電站是大生意,很賺錢!

網約車、出租車是充電場站的主要客源

廣州白雲人和鎮,圍繞着機場周邊建設的充電站誇張到10年不再增加都無法滿足他們的運營需求。但是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出行暫停,隨之充電量需求的降低,服務費驟降,場地租金、人工支出、設備運維這些壓在充電場站運營商頭上的大山帶來了第一波寒流。

建站的步伐停了下來,也給了這些場站運營商認真思考的時間。

這個行業賺錢嗎?以廣州爲例,建設成本單槍爲10萬元,充電服務費平均0.3元(現實還低),單槍充電量300度/天,年收入3.28萬,設備回本需要3年之久。如果加上場地租金、人工支出、運維成本、平臺抽成等,這完全是一個上不了檯面的事,也不是一個民營個體能參與的事。先知先覺的人,跑馬圈地拿走了補貼,順便也種下了殭屍樁;後知後覺的人,些許幸運趕上了初創期的利潤,匆匆拿回了本錢;不知不覺的人,甚是不幸匆忙的跳進火坑,叫苦連天的死等。2018到2021年,三年多一點的時間,這個行業經歷了過山車式的發展。

如果說2020年的疫情帶來的寒流只是開始,那麼2021年纔是整個行業的深冬,也是行業的拐點。2021年,確切說應該是2020年年底,恆大橫空出世的“星絡充電”在整個充電行業掀起了軒然大波!“一分錢充電”、“零服務費”或者低於供電局電價,受到了多方關注。

一方是成本驟降的用電方(車主)拍手叫好;一方是數據流失的中介方(運營平臺)壓力山大;還有一方是被動挨打的直連運營方(充電場站)叫苦不已。

星絡充電的操作就是用低價吸引客戶獲取流量,簡單粗暴,但是它的出現打破了之前充電市場的“僞平衡”。從恆大“星絡充電”的到來,之前“平衡”瞬間被擊破,各大中小運營商忽然發現,原本的祥和只是“溫水煮青蛙”,尤其是被限定直連的中小運營商,在“星絡充電”低於成本的促銷過程中無能爲力。如果選擇和“星絡充電”聯通運營,不僅技術上不被平臺方小桔充電支持,而且還要面臨支付高達100萬違約金的風險。但是不聯的話,每天的充電流量直線下滑,運營壓力非常之大。

2021年5月、8月份,廣州、深圳的中小運營商分別向國務院、國家市場監督總局、廣東省人民政府、廣東省充電設施行業協會等部門進行了投訴,期待解決有些平臺“低於成本價傾銷”、“二選一排他”的行爲,同時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多地行業協會也紛紛發文對上述不正當情況進行了制止和譴責,最終等來的結果也就是9月12日中國之聲新聞縱橫的一個報道。

04

開始內卷

自從“星絡充電”的出現,在意數據流量的其他運營平臺都開始相互之間的角逐,滴滴旗下的小桔充電、背靠團油的快電、螞蟻扶持的新電途,都在開展着各種促銷活動以挽回自己流失的數據。表面看來很好,但是這些促銷活動的背後,都捆綁着充電場站的利益。

直連小桔平臺的運營商,五年合同期內前兩年要被抽取服務費的10%,後三年要被抽取服務費的20%作爲平臺技術服務費,參與小桔充電平臺的活動還要商家按比例分攤營銷費用。其他的平臺也用着同樣的伎倆,要求充電場站參與。

能不參與嗎?可以!

附近的充電場站有一個參加,你的場站的充電量就會下滑,場站要運營下去只能參與。在廣深地區,很多運營商都在說“我們是一邊罵着娘一邊做促銷活動”。

新電途上出現的0元充電

充電行業也開始了“內卷”。

一是供大於求的無奈。由於初期各種原因造成的無序發展,純電動汽車的普及率遠遠低於了充電樁的需求,目前全國充電樁的平均使用率不足7%。充電的車輛是有限的,廣深地區的出租車、網約車、小型貨車和公交車的增長的空間不大,私家車增長的速度也是循序漸進的。

二是資本涉入的野蠻。資本的逐利性是無法改變的,當新能源被推到一定的高度時,資本恰到時機的進來,只要通過簡單的“促銷”手法就能打破之前的正常秩序,司機需要考慮運營成本,每一度相差一分錢的服務費他們都需要划算。星絡充、快電、新電途繞開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直接在消費端出手,輕鬆地去獲取數據流量。一旦流量下滑或者增長過慢,促銷的力度再加大。久而久之,讓整個充電行業陷入了無利可圖的死循環。資本可以有很長的回本週期,但是充電場站的租賃期限和設備壽命卻等不起那麼長的週期。一個靠着捆綁充電場站利益的APP平臺,動輒就是10-20%的服務費抽成,是聚合?是引流?還是收割?

三是精明算法的摧殘。有數據就能計算,有計算就有規律,這也是平臺爲何需求數據流量的原因之一。論算法,在這個行業裡小桔充電是當之無愧的“一哥”。小桔充電爲何可以領跑其他平臺,就是其母公司滴滴出行手上龐大的網約車、出租車隊伍,這些司機是當前充電場站的生力軍。司機跑得流水提現需要不等的週期,但是司機用流水直接在“滴滴出行司機端”消費卻不需要時間,從兜裡拿錢去消費和從手機裡拿流水去消費本質上沒有區別,但是從心理上區別就很大,況且龐大的網約車隊伍裡,過半的是負債羣體。同時,小桔充電深知這個城市的網約車中有多少純電動車,它們的行程軌跡通過派單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池子裡只有這麼多魚,游到哪裡全靠它一個優惠券,一個活動就能搞定。當附近三個小桔充電站都很和諧的時候,小桔充電會告訴某一家充電場站:你的數據一直上不去,我們這邊可以配合你搞一下活動,充電場站非常樂意這種爲自己提高營收的“關照”。結果這一家一做,另外兩家的數據出現了下滑表示反對。這時候小桔充電會很無奈地告訴你,是充電場站自己要做活動與它無關。場站之間就有了矛盾。

有時候小桔充電爲了彰顯公平,三家都做促銷活動,自然就能從其他家平臺拉來流量。小桔充電就輪番用這種招數穩固着自己在公共出行領域充電寡頭的地位。同時,小桔充電因爲背靠着滴滴出行旗下的車輛資源,和許多充電站簽訂了二選一排他的直連合同,也就是隻能同小桔充電這一個平臺合作,和其他平臺合作是需要它同意的,否則就有高達100萬的違約金。

當市場相對穩定的時候,小桔的管控這些對充電場站沒有太多的影響,但是遇上恆大“星絡充電”這樣粗暴的打法,這些充電場站只能蹲下捱打。

05

最後的掙扎

想明白這一切,行業就需要變革!

首先要做的就是突破直連,互聯任何平臺,讓資本之間的博弈不擠壓底層場站的存活空間。然而,突破直連不僅僅存在合同違約的風險,還有充電樁生產企業的“特殊待遇”。在廣州,一些充電場站想要打破現有的局面,脫離小桔充電的直連,需要樁企配合刷回原廠程序,小桔充電不甘心這些充電場站脫離,直接照會了部分充電樁生產企業,不予以支持。充電場站在和這些樁企溝通中,大家都從正面和側面回饋着同樣的問題。尤其是在市場上佔有量比較大的中國泰坦能源技術集團(港股代碼:2188 )、深圳盛弘股份(股票代碼:300693)等銷售人員均表示,需要充電場站和小桔溝通。

曾經的客戶,如今卻變成自己和小桔充電合作的“投名狀”。這中間是利益的艱難取捨,樁企既不願意失去客戶,也不願意得罪平臺,夾在二者中間甚是艱難。如果非要分出對錯,只能用市場經濟的一個觀點來解釋:“客戶就是上帝!”今日攜小桔充電之手拋棄昔日的客戶,他日小桔充電攜客戶之手和你坐地起價也有可能發生!

廣州之變,是無奈之變,是重傷之變,也是生死之變!

06

未來之光

一個前景無限的朝陽行業,在各方的努力下活生生地做成了垂垂老矣的夕陽行業。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被列爲七大新基建項目之中,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如果無視資本的慣用伎倆,這些無法生存的充電場站逐漸倒閉、滿地荒草,是何其不幸!

未來,充電行業將是一個光芒四射的行業,但是對於前期進來的這些中小運營商來說,除了霧霾還有風暴。

充電行業的發展必將會經歷下面三個環節:制度規範卡掉一批,市場競爭淘汰一批,做大做強起來一批。

這些中小運營商如何在未來存活下去?需要職能部門聯動管理。無論是政策制定者、行業審批者、市場監管者,應從建設指導、運營規範、行業監督中聯動管理,讓中小運營商背靠政策規範化、市場化、正常化運營,對襲擾充電行業的不當行爲及時糾偏。需要行業參與者打破界限思維、抱團取暖,合理確定利潤區間,共同阻擊行業的不當行爲。

作者簡介:阿信,廣東充電運營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