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
近日發佈的《北京人才發展報告(2024)》顯示,人才紅利正成爲北京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這一趨勢再次表明,人才是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
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新時代新徵程上,對標高質量發展目標,構建匹配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人才創新體系勢在必行。當前,北京高質量發展指數持續提升,成爲我國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北京每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居全國首位,“夸父”量子計算雲平臺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不斷涌現。這些成就的取得,離不開當地完善的創新創業生態和對全球人才的強大吸引力。
積極、開放、高效的人才政策,能夠爲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供充分保障。首先,應樹立全球視野,通過整合優勢資源,吸引和集聚更多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其次,人才引進不能單純以學歷和頭銜爲標準,更應關注專業能力和發展潛力。再次,需完善符合創新規律的人才管理機制,通過健全評價機制等方式,建立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爲導向的人才評價體系,最大限度釋放人才潛力。
人才效用的發揮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不竭動力。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成果產業化,而科研成果的轉化速度與人才的創新能力密不可分。爲此,應加速推動產學研深度協同,讓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爲現實生產力。在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綠色能源等戰略性新興領域,北京的人才優勢正轉化爲技術優勢,成爲全國創新發展的標杆。這一成功經驗提供了借鑑和啓示,要聚焦高精尖產業發展需求,完善人才自主培養機制,打造集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於一體的重大平臺,構建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育人機制,加快形成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人才招得進,也要留得住。優良的人才生態,是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堅實基礎。人才服務不僅比“真金”重要,更要體現“真心”,要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機制,爲調動人才積極性、釋放科技創新活力提供多重保障。比如,近年來,北京通過提供多樣化的服務保障體系,創新套餐式的服務模式,確保科研人員全身心投入創新工作,實現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
發展新質生產力,關鍵在於人才資源的持續培養和有效激發。未來,應緊抓產業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的戰略機遇,加速創新驅動與人才驅動的有機融合,爲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秉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