籌備7年! 電力文物典藏中心今開幕 收錄百年社章、流速儀

外型如飛機的「旋杯式流速儀」,是臺電人1960年代用於水文調查的測量儀器,紀錄臺灣最早以水力發電爲主的綠能時代。(臺電提供)

籌備7年,臺灣電力文物典藏中心今開幕,內收近1600件電力史上珍貴文物,尤其是臺電前身「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的百年社章,見證戰後電力事業接管歷史,堪稱中心鎮館之寶。(臺電提供)

歷時7年籌備、位於臺北文山區的國家級文物場館「臺灣電力文物典藏中心」,今(26)日舉行揭幕,內中共放有1596件珍貴文物,包括前身「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留下的百年社章、1960年代水文調查儀器「旋杯式流速儀」、19世紀電廠老照片、工程圖繪與公文檔案等近1600件珍貴歷史文物。

不過可惜中心定位爲學術研究,並不對外開放,但社會大衆可透過「電業文物典藏網」,採線上方式瀏覽文物。

「臺灣電力文物典藏中心」24日於臺電萬隆聯合辦公大樓開幕,經濟部次長、代董事長曾文生(中)觀看已成歷史的檔案資料。(王玉樹攝)

位於萬隆聯合辦公大樓的「臺灣電力文物典藏中心」開幕現場,臺電新舊任高層齊聚一堂,除經濟部次長暨臺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總經理王耀庭雙雙出席力挺外,連已退休董事長朱文成、副總理李鴻洲、徐造華等都回孃家支持。其他還有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副館長吳佩修、高鐵探索館館長吳易翰、宜蘭縣史館館長廖英傑等文史界專家學者。

1888年臺灣島上迎來第一盞電燈,也代表臺灣電業史超過百年。政府2016年修訂文化資產保存法,臺電同年啓動「重要文物資產保存運維專案」,針對濁水溪流域、大甲溪流域、東部水力發電、臺電球隊、文書檔案、配電技術演進、離島電業及本島火力發電等13個主題,透過資料蒐集、田野調查與口述歷史等方式投入文物資產盤點,至今累計建檔5541件文物。其中,考量保存環境與管理維護,發電機具、碑匾等大型文物採現地保存。

至於放到建檔文物中心典藏的有1596件,未來將持續擴增館藏。其中,臺電前身「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留下的社章更是極其難得的文物,因機關印信在換髮時必須交由原制發機關銷燬,但這顆百年木章現仍存於臺電,推測因當時爲戰後接管過渡時期,木章逃過被銷燬命運,如今成爲見證歷史的鎮館之寶。

爲妥善保存電力文物,臺電邀集國發會檔案管理局、臺灣博物館、臺灣科學教育館等專家學者共同研議,並以「國家級典藏中心」爲目標,歷經7年多,今日正式開幕啓用。

臺灣電力文物典藏中心佔地380坪,包含入藏準備區、數位化工作區、文物庫房、檔案庫房與多功能區等五大區域,不僅消毒作業、溫溼度控制、樓地板承重等皆爲國家檔案保存標準,也採用與博物館同等級的展示櫃與檔案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