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蓄險購買技巧曝光!專家幫畫3重點「IRR越高越好」 也可參考熱門保單
▲儲蓄險到底要怎麼買呢?專家提醒3大重點。(圖/pixabay)
臺灣多數民衆利用儲蓄險強迫自己存錢,以規劃未來目標的資金而達成目的。在金管會未來可能會調整儲蓄險的保障門檻,保單「內部報酬率」(IRR)可能下滑,高利率的儲蓄型保單將漸漸消失,引起搶購和詢問。到底該如何挑選儲蓄險?錠嵂保險經紀人提醒3大重點方向,同時也可以參考市面上的熱門保單,並詢問身邊專業的業務人員。
儲蓄險由「壽險」或「年金險」開發而來,功能偏向儲蓄理財,因此保障層面較少。錠嵂保經表示,儲蓄險的規劃沒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但必須要依據自身的需求和經濟能力,纔可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當民衆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時,參考市面上的「熱門保單」也是一個管道,至少報酬不會太差;而購買儲蓄險前仍要注意3大重點。
▲民衆購買儲蓄險前,要先了解保單提供的利率和規則。(圖/pixabay)
重點一:不只看「宣告利率」和「預定利率」,還要了解真正的報酬IRR!
錠嵂保經表示,「預定利率」是保險公司把收到的保費加以運用後,預期可獲得的投資報酬率,是保單設計出來時就已決定好的固定值;「宣告利率」則是將保費投資運用後,再根據實際投資結果及銀行與同業的競爭狀況,定期宣佈的利率,會出現在「利率變動型保單」裡。
由於「宣告利率」不是固定值,要了解最新的數據要直接到保險公司官網查詢才準。簡單來說,「預定利率」一定會給予,「宣告利率」則看得到卻不一定吃得到。
錠嵂保經進一步解釋,「宣告利率」與「預定利率」都不是保戶最後得到的真實報酬,比較能作爲客觀指標的是「年複利報酬率」,也就是常聽到的「IRR」,又稱「內部報酬率」。IRR會因保費、年期、領回時間的設定而變化,數字越高越好,可用網路上的工具計算出來,做爲設定儲蓄險的重要參考。
錠嵂保經表示,儲蓄險有「臺幣型」也有「外幣型」,常見外幣如美元、澳幣、日幣、人民幣等。「外幣型保單」因爲保費和保險金都是使用外幣,跟「臺幣型」相比,保戶還必須承擔「匯率變動」的風險,好處是利率通常都會比「臺幣型保單」再高一些。
不過,對本身有出國計劃、移民計劃或是想讓子女到國外留學的民衆,本來就會用到特定外幣,也不怕匯率影響,就很適合購買。
民衆若無上述需求,仍想買外幣保單,錠嵂保經也分享實用觀念:當外幣保單到期時,若匯率不太理想,可先將到期的保險金存於外幣帳戶裡,等到匯率較理想時,再換成新臺幣即可。
▲儲蓄險一解約,就會扣除利息和本金,相當不划算,因此購買儲蓄險之前,要先做好財務規劃。(圖/pixabay)
重點三:確認風險能承擔,提前解約有損失
錠嵂保經提醒,銀行定存在繳費期間內解約,本金不會損失,利息則計算天數返還;但如果投保儲蓄險,繳費期間內提前解約,除了利息損失外,本金也會同時失去不少。
因此,購買儲蓄保單前,一定要再三檢視各種風險,不要買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或時間過長的商品;也要記得儲蓄險解約時,同樣不如定存方便,需要一些作業時間才能變現,這些都要有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