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面臨「爛攤子」?如何應對陸關鍵礦產出口管制受矚

據觀察者網引述港媒《南華早報》28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離任之際,給他的繼任者川普留下了一個在可預見未來都將困擾美國的國家安全挑戰。(美聯社)

應對中國關鍵礦產管制,南華早報:川普預計將加大力度確保供應。(路透)

據觀察者網引述港媒《南華早報》28日報導,美國總統拜登離任之際,給他的繼任者川普留下了一個在可預見未來都將困擾美國的國家安全挑戰——12月初,爲反擊拜登政府對華新一輪晶片出口禁令,中國史無前例地首次直接回應,宣佈加強相關兩用物項對美國出口管制。

報導指出,中方此舉將重創在鎵、鍺等關鍵礦產高度依賴中國進口的美國,如此強硬反應也引起了華盛頓方面的警覺。一些專家認爲,川普政府上臺後將加大力度確保國內外關鍵礦產的穩定供應。

港媒援引分析人士的話稱,加快採礦許可通過以增加美國國內供應之餘,隨着川普過渡團隊對拜登的許多政策進行審查,即將上任的川普政府可能發現他們將不得不承認,如果沒有盟友和夥伴的合作,美國不太可能有能力減少在國防和先進技術所必需的礦產方面對中國的依賴。

這些專家表示,如果不想被中國「卡脖子」,川普就必須轉變其招牌的「美國優先」政策取向,轉而優先考慮戰略聯盟。

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商務部出臺對華新一輪晶片出口禁令,涉及約140家中國實體,發起三年來第三次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大規模打擊。此後一天,中國商務部宣佈了被稱爲「外科手術式打擊」的強硬措施,嚴控對美出口鎵、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指出,新的出口管制措施包含了幾個「首次」——首次明確針對美國而不是針對其他國家,首次直接回應美國對其獲取先進技術的限制。

中國是美國鎵和鍺等關鍵礦產的主要來源國。據《紐約時報》介紹,中國一直供應美國54%的鍺,53%的鎵。自1987年以來,美國就沒有再開採過用於半導體的鎵。當前美國進口的鎵中有26%來自日本,21%來自中國,19%來自德國,此外還有幾個較小的供應國。

美國地質調查局在11月的一份報告中警告稱,中國全面禁止鎵和鍺的出口可能會給美國經濟造成34億美元的直接損失,並引發供應鏈運行受阻的連帶效應。《金融時報》上週一篇報導中還指出,更爲嚴重的是,與中國在美國的打壓下加速實現晶片自給自足不同,美國企業面對中國的關鍵礦產禁令幾乎「毫無招架之力」。

美國國防情報公司戈維尼(Govini)日前發佈的最新報告亦擔憂道,中方此舉「將影響美軍所有軍種的武器生產,涉及1000多個武器系統、超2萬個零部件」。包括美國的核導彈計劃也將被波及。

企圖阻止中國在關鍵礦產領域佔據全球主導地位,美國已經在2022年6月主導組建了「礦產安全夥伴關係」(MSP),這也被一些人稱爲「金屬北約」。如今,MSP已有包括美國在內的14個國家和歐盟委員會參與其中。

今年9月聯合國大會期間,美國又宣佈與盟友建立所謂「礦產安全金融網路」,集中了來自礦產大國澳洲以及晶片出口國日本和韓國的銀行和礦業機構。

然而,美媒《華爾街日報》早前指出,以美國爲首的一些西方國家,試圖繞開中國這個礦產資源儲量大國兼生產、出口、消費大國,「捨近求遠」地拼湊新供應鏈,將難以避免地在各個環節帶來更多成本。西方公司已經在這條艱難道路上遭遇了衆多「不同尋常的障礙」。

如今,距離川普就職上任不到30天,他將如何應對拜登留下的這個「爛攤子」,正引發諸多猜測。

據港媒《南華早報》報導,川普在競選時曾以「鑽吧,寶貝,鑽吧」(drill,baby,drill)的口號來概括他的能源政策,他還承諾解除拜登對明尼蘇達州一項長達20年的採礦禁令,該地區被認爲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未開發礦藏之一,包括電動汽車電池所需的大量銅、鎳和鈷。

不少觀察人士預計,川普將通過增加國內供應來應對中方限制措施,尤其是加快關鍵礦產的鑽井許可,同時鼓勵國內開採。這將有助於提高能源和資源的獨立性,而這一直是川普的重要議程。

持這一觀點的華盛頓史汀生中心環境安全項目主任莎莉(Sally Yozell)表示,隨着全球供應鏈的不確定性,以及對先進能源和高科技製造業主導權的競爭,川普很可能會擴大拜登政府已經在進行的努力,「增加採礦量,推進合成物和替代品的研究,並擴大回收利用,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

另一些分析師則認爲,由於中國在礦產精煉和加工能力方面領先優勢明顯,即使川普設法改變國內監管規定並快速推進採礦項目,美國國內的供應量也無法取代進口。

總部位於荷蘭的開源情報公司Datenna的總經理拉瑟(Martijn Rasser)分析稱,「川普新一屆政府的首要任務是降低或消除任何監管障礙,以增加美國關鍵礦產的開採和加工。」

他也直言,無論川普將採取何種措施加速國內生產,但現實情況是,「美國很難在這樣的領域完全自力更生,不僅是在關鍵礦產方面,在整個技術政策領域都是如此。」

與此同時,中美在關鍵礦產上的競爭也日益擴大到世界上其他資源豐富的地區。這些分析人士表示,東南亞、拉丁美洲和非洲等資源豐富地區的國家都將成爲競爭的關鍵參與者。

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的關鍵礦產安全項目主任格拉塞林·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分析稱,預計川普新政府還將利用其海外金融部門來增加關鍵礦產的供應。

「競爭實際上將在第三方管轄範圍內展開。」他透露,川普第一任期內成立的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最近在巴西開設了新辦事處,這是美國在礦產資源豐富的拉美地區開設的首個辦事處。

不過,《南華早報》指出,川普大肆宣揚的「美國優先」政策,似乎正與華盛頓應對關鍵礦產挑戰所需的國際合作背道而馳。一些專家認爲,川普需要轉向「戰略聯盟」策略,因爲眼下緊張局勢已初顯苗頭:加拿大近來傳出可能禁止對美出口礦產產品,以應對川普的關稅威脅。

總部位於華盛頓的聯合大學關鍵材料研究顧問阿爾文·坎巴(Alvin Camba)表示,美國的關鍵資源戰略主要側重於國防和能源領域,但美國也將利用其他工具,包括經濟激勵措施和安全措施,來鼓勵盟國的參與。

報導提到,美國五角大樓正就此與澳洲政府進行談判,爲該國的戰略礦物加工設施提供資金,以加速鎢礦開發。鎢是國防和能源工業的關鍵原料,中國是鎢的主要供應國,美國目前沒有正在生產的鎢礦。

除此之外,在美國國內,圍繞海底礦產開採事宜的探討也在持續升溫。有人呼籲川普的新政府能夠重新考慮美國的深海海底採礦戰略。

長期以來,中國是國際海底區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致力於推動深海採礦的綠色可持續發展, 促進國際海底資源公平合理地分配。

仍在就深海採礦規章的草案制定進行談判的國際海底管理局(ISA),已經頒發了31份深海勘探礦區的許可證。其中,中國的3家礦業公司持有其中5個,數量超過任何其他國家的礦業公司,礦區面積達23.5平方千米。中國希望最快於明年開始開採工作。

而美國由於尚未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目前僅爲ISA的觀察員國,沒有投票權,也不能通過該組織獲得海底採礦勘探或開採合同,只能在本國水域發展深海採礦業。

爲了確保關鍵礦產的可靠供應,川普2019年曾簽署過一項行政命令,啓動了「地球測繪資源計劃」,其中包括繪製海洋礦產地圖。在新一屆政府中,經他提名的美國常駐聯合國大使愛麗絲·斯蒂芬尼克和國務卿盧比歐,都是主張海底採礦以遏制中國的頭號支持者。

「我瞭解川普的爲人,如果新政府決定在美國水域開放深海採礦,我不會感到驚訝。」美國綠色和平組織「停止深海採礦」負責人阿洛·亨菲爾(Arlo Hemphill)說,「從某種意義上說,美國正在尋找自己的定位,也許不是直接採礦,而是與有采礦計劃的國家發展貿易伙伴關係。」

「深海保護聯盟」的創始人之一賈尼(Matt Gianni)則對此不抱樂觀態度。他認爲,聯邦政府在推動海地採礦上可能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因爲美國多個州已經禁止在其水域進行深海海底採礦。

「從技術上講,這項禁令只適用於各州水域,但它向聯邦政府發出了一個相當強烈的信號,即各州不支持(海底採礦),至少在美國太平洋一側是如此。」他補充說,「因此,即使川普政府領導下的聯邦政府開始討論開放國家水域進行深海海底採礦的計劃,他們也會遇到相當大的阻力,不僅來自有關州,也來自美國的環保組織和其他利益相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