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重返白宮 學者專家對談共和黨完全執政趨勢下的未來走向

▲川普重返白宮,Y’s Day「週三青年日」探討共和黨完全執政趨勢下的未來走向。(圖/記者陳弘修翻攝,下同)

記者陳弘修/臺北報導

總統賴清德6日在社羣平臺X發文恭賀川普當選美國第47任總統。對於本次美國大選受到世界矚目,包括總統、參衆議院以及州長選舉走向共和黨全拿的態勢,聯合國協進會秘書長周德望認爲,顯示川普與共和黨的主張受到美國民衆的普遍青睞,將牽動世界貿易、關稅等重要議題。

Y’s Day「週三青年日」6日晚間舉行青年座談,討論主題爲「紅藍的選戰,全球的挑戰:美國選舉如何影響國際局勢」,周德望是在這場座談會中做上述表示,同場受邀的學者專家來賓還包括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薛健吾、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臺灣事實查覈中心資深查覈記者馬麗昕、時事評論員桑普,以及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預測,未來美國對外政策不會有大幅度改變,但川普政府的決策風格將不同以往。過去三個月國際局勢混亂,這是因爲拜登退選造成的動盪,導致世界羣魔亂舞,金正恩、普丁等獨裁者更加肆無忌憚,而伊朗和中國的行動則處處掣肘,以累積其談判籌碼,這樣的狀況可能延續到明(2025)年一月總統上任。

郭育仁說,國際局勢不穩定將加強外在變因的制約力,「美國總統必須做的事遠多於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川普上任後勢必延續上屆政府的涉外方針,只是其政策內容會有所不同。

▲國策研究院副院長郭育仁。

▲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薛健吾。

對於川普重返執政後的美中臺三邊關係,政治大學東亞所教授薛健吾認爲,中國是非民主國家,領導者不必換屆,因此可以做極長期的規劃,另外,中國早在二十年前就開始備戰中美競爭局勢,近年也因應高關稅和科技封鎖政策,加強儲備關鍵戰略物資。更重要的是,中國透過「一帶一路」和不計盈虧的國有企業,長期經營開發中國家,掌握關鍵多數,影響世界多邊組織的決策,對臺灣及民主陣營相當不利。

另外,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在分析本次美國大選時也指出,他認爲經濟議題已壓過身分政治,因爲最近幾年美國通貨膨脹嚴重,人民自然怪罪執政的民主黨政府,所以選舉結果並未如預期般的膠着,反而是川普大幅領先,勝券在握。另外,民主黨雖然高喊「多元、平等和包容」(DEI)口號,但缺乏配套政策跟進且未顧及其他羣體,加上網路社羣的「極化」,導致保守派覺得「被插隊」,連帶地也羣起反對民主黨。

▲東吳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陳方隅。

▲臺灣事實查覈中心資深查覈記者馬麗昕。

臺灣事實查覈中心資深查覈記者馬麗昕指出,每一次選舉都是考驗整個社會與選民對民主制度的信任。依過往經驗,「選務作票」、「選舉舞弊」的傳言將會在美國、甚至世界滿天飛,讓資訊生態混亂動盪。由於美臺選舉、開票和計票制度不同,傳言利用臺灣人不熟悉美國選制的弱點,炒作選舉作弊,可能影響臺灣民衆對民主選舉制度的信任。馬麗昕也提醒,很多有關美國選務的傳言與討論是從中國社羣傳來,這些傳言背後的意圖值得關注,她建議民衆可多培養資訊識讀的能力,學習判斷訊息來源的可信度。

時事評論員桑普表示,美國聯邦總統和參衆議院「連中三元」的情況非常少見,因此可能在未來兩年迅猛改變選舉制度、教育內政、涉外法案等政策;目前臺灣民進黨政府的涉外團隊傾向民主黨,他建議加強與共和黨的關係,建構跨黨派的穩定挺臺力量。桑普認爲,川普並不只是個商人,必須從美國曆史人物傑佛遜、傑克森和麥金利的理念,來理解川普的國族主義、現實主義和保護主義,以及衍生的關稅、晶片和軍費政策。

▲時事評論員桑普。

▲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

對於專家普遍認爲無論選舉結果如何,美中之間的競爭態勢和對中政策基調預計不會改變,只是有不同的手段和作爲,臺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臺灣作爲全球經濟和民主體系的一部分,應在這一趨勢下積極尋求新的合作機會,加強與理念相近國家的聯結,以維護自身的安全和經濟穩定。

針對未來臺美關係,董思齊也引述外交部長林佳龍的發言表示,美國基於《臺灣關係法》及六項保證,將依據其國內法保障臺海和平與穩定,併爲臺美關係提供長期穩定的基礎。談到美國選後發展,董思齊說,面對美中經濟脫鉤和供應鏈重組的趨勢,臺灣在全球科技產業鏈中的角色關鍵應更積極鞏固在技術和產業上的優勢,保持競爭力,確保產業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