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 臺南新增1人 列冊肯定
臺南市政府近日通過新登錄吳文進道長爲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臺南市文化局提供)
臺南市政府近日通過新登錄吳文進道長爲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臺南市文化局提供)
臺南市政府近日通過新登錄吳文進道長爲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並列冊「王船彩繪-曹天助」、「王船建造與修復-陳金龍」、「交趾陶-呂世仁」與「金工-蘇啓鬆」等4項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與「燈籠彩繪-杜柏錡」等1項傳統工藝,日後並將依法進行登錄審議程序。
本次唯一登錄吳文進道長的「糊紙」技術又稱紙紮、扎作、彩糊等,用途除燈籠、雨傘、扇子、風箏等生活用品外,多與宗教禮俗相關,如普度建醮常見的王船、喪事所用紙人紙厝、寒林院、護壇十騎等。
吳文進道長爲金登富一系重要傳人,手藝純熟,尤其擅長神騎製作,不僅具備完整糊紙工藝知識,並樂於傳授後進,今年更與臺南市文資處合作於新營文化中心開設推廣課程,傳承糊紙工藝。
「王船彩繪」與「王船建造與修復」皆爲王船信仰儀式中不可或缺之技術,具有專業性,曹天助師承丁網,具備傳統彩繪技藝,從事王船彩繪逾30年,技術純熟;陳金龍13歲起在叔公陳明慶的造船廠中學習造船技術,是安平地區傳統造船師傅,也是重要的王船製作藝師,已有一甲子的造船經驗,能正確體現王船製作技術。
「交趾陶」常見於傳統寺廟與民居建築裝飾,是文資保存不可或缺之技術,呂世仁師承林添木一派,精通交趾陶製作之各項工序,並能燒製10呎以上大型作品,充分掌握交趾陶保存技術與知識。
「金工」技藝自清初隨漢人移居傳入臺灣,許多生活用品與宗教民俗上的裝飾皆使用金屬製品,如髮簪、耳環項鍊、神明銀帽、金牌、笏等,亦爲古物修復上不可或缺的技術,蘇啓鬆從事金工工藝30多年,熟悉各種金工技法,並能修復或仿製宗教民俗文物,正確體現金工知識與技能。
「燈籠彩繪」結合臺南紙糊技術與彩繪技術,在民俗信仰儀式中具重要地位,展現漢人民俗特色。杜柏錡所繪製的燈籠彩繪表現具個人特色,反映師承流派與地方審美觀點。以上4項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以及1項傳統工藝之列冊者,日後可望續於大會中完成審議,登錄爲本市無形文化資產。
文資處表示,「傳統工藝」反映地區與族羣的生活態度與文化認同,並充分展現藝師個人的審美表達;而「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及保存者」則着重於文化資產維護與傳續上所不可或缺的技能,未來,文資處將持續協助其記錄、保存並透過教育紮根,以保有臺南文化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