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條碼走入歷史?二維碼或將在2年內取而代之
超市內結帳的人羣。(示意圖/路透社)
過去50年來,形似斑馬紋的條碼已經成爲全球零售業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然而,這項技術可能即將走到終點。專精條碼事務的國際非營利組織GS1表示,功能更強大的新型二維碼將在未來兩年內逐步取代傳統條碼,爲零售業帶來一場革新。
GS1表示,新型二維碼可包含更多資料,例如有效期限、產品說明、過敏原、回收方法、成分及價格,爲消費者提供更詳細的商品資訊。另一項優點則是不會被皺褶干擾,即使二維碼稍有褶皺也能被掃描器準確讀取。
GS1執行長稱,目標是在2027年底,讓全球所有零售商都具備讀取新型條碼的能力。 但也有專家認爲,非食品類的產品對二維碼的需求不高,加上重新設計包裝需要成本,傳統條碼不會在兩年內就消失無蹤。
英國零售商特易購(Tesco)已開始在部分商品上使用新型二維碼,效果顯著。將有效期限寫入二維碼後,可以讓生鮮產品採取更加動態的折扣策略,從而有效減少浪費。可口可樂則在拉丁美洲利用二維碼追蹤對可再填充瓶,確保回收前每瓶能被利用至少25次。在澳洲,因爲二維碼讓店家更便於追蹤即將過期的產品,在特定地區因此減少高達40%的食物浪費。
新型二維碼還可幫助消費者輕鬆獲取產品相關的回收資訊,適應日益嚴格的環境法規。然而,隨着儲存的資訊量增加,對雲端運算資源的需求也將同步提升,這可能帶來更大的碳足跡挑戰。
條碼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74年,出現於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家超市。如今,儘管二維碼的功能更爲先進,但傳統條碼依然不會消失殆盡。專家認爲,對於非食品類產品,老式條碼兼具經濟和實用性,在倉儲和製造領域也不可或缺。
根據GS1的調查,新冠疫情加速二維碼的普及。在英國,近一半的零售商已升級其結帳技術,其餘大多數預計在一年內完成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