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簾之約”帶動智慧養老

近日,全國多地“窗簾之約”引發關注。窗簾拉開或關上,表明老人安全;如果窗簾沒有變化,志願者就會立即前往老人家中查看詢問。一扇小小的窗簾背後是一個暖心的約定,通過定時開關窗簾,讓志願者與社區高齡獨居老人有了特殊“暗號”,暖心之餘也不會過多打擾老人生活。

“老來難,最難是獨居”,這句話道出了無數老人的心酸。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龐大數字的背後,是空巢老人數量攀升、困難老人羣體龐大、老年撫養比例居高不下的嚴峻現實。空巢老人一旦突發疾病,若無人及時察覺並施以援手,後果不堪設想。“窗簾之約”以小小的創新之舉,讓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得以傳遞,凝聚起強大的“敬老之力”。

在我國,超九成老人傾向於居家養老。當老齡人口逐漸增多,社區工作者承擔着繁雜任務時,讓居民自治、自助互助,或許是一種新趨勢。如今“窗簾之約”已緊跟科技步伐,衍生出衆多智能版本。一大批智慧養老“黑科技”產品投入市場,從智能手環到動態心電記錄儀,再到智能血壓計,智能健康監測設備能提供全天候守護,助力老年人“智”享晚年。針對社區養老服務形式單一、人手不夠的問題,多地積極探索智慧養老新模式,構建起“一對多”的服務體系,成功吸引家政、物業、餐飲、物流等諸多行業加入養老服務行列。例如,北京市西城區通過物聯網智能終端與養老驛站照護,將機構養老服務送入家中。

不可忽視的是,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在發展進程中仍面臨一些挑戰。當前,社區及社會組織提供的養老服務,大多集中在滿足老人物質生活層面,而在幫助老人排解孤獨、心理疏導等精神需求方面,仍存在短板。我國的適老化改造水平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專業養老護理員的缺口更是十分巨大。

隨着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空巢老人的數量還將持續增加。給予他們更多溫情與關愛,提升他們的晚年生活質量,需要政府與社會攜手共進,持續推動養老服務資源向基層拓展。穩步推進適老化改造、全力打造老年友好型社會,應聚焦幫助空巢老人安全、健康地獨立生活。在“老有所養”這件事上,子女無疑是第一責任人,要鞏固家庭養老的基礎地位,大力弘揚孝親敬老的傳統美德,鼓勵子女儘可能多陪伴父母。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會變老。”養老事業關係每一個家庭。期待各地借鑑“窗簾之約”的成功經驗,推出更多暖心善舉,讓更多老年人能在熟悉的環境裡安心、舒心養老。(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樑 瑜)

(中國經濟網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