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將至 親人相處壓力大 年輕人想和「電子親人」團圓
「電子爸媽」最初來自名爲「和女兒分享日常」的博主,這是一對來自陜西的老夫婦,僅抖音平臺目前就有100多萬粉絲,獲贊數3000多萬。其主頁簡介寫道:「造一場甜甜的夢給娃娃」。(取材自高度新聞)
隨着寒假、春節即將到來,許多年輕人與實際親人相處的時間也悄然來臨,近來爆火的「電子親人」、「電子爸媽」,在社羣平臺上反而成爲許多年輕人希望回家「團圓」的對象,尤其面對親人關於相親、工作和未來的詢問和要求,壓力大到需要藉「電子親人」來「餵養」自己。有實際親人卻愛看「電子親人」的現象,也引來專家學者和社會的關注。
中國青年報報導,「電子爸媽」最初來自於一個名爲「和女兒分享日常」的博主,這是一對來自陜西的老夫婦,僅抖音平臺目前就有100多萬粉絲,獲贊數3000多萬。其主頁簡介寫道:「造一場甜甜的夢給娃娃。」他們總帶着熱情笑容,用幸福的語調講述「爸爸媽媽今天干什麼了」,讓網友們沉浸式體驗無條件的寵愛。
山東15歲的李鼕鼕關注這對陜西爸媽一年多了,最初她是因爲他們的貓「追更」的。小學六年級的冬天,李鼕鼕從外面撿了一隻小貓回家,父母暴怒,把她強行推出門外,讓她把貓送走再回來。自己和父母間的爭執,讓她感受「陜西爸媽除了對孩子溫柔以外,彼此關係也很好,是很鮮活的愛」。
「琳媽」也是熱門的「電子媽媽」,她以笑容可掬、整潔優雅又不失親切樸素的形象出鏡,配以文字「媽媽教你……」推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技能、小教程。
王雨晴幾乎一期不落地看琳媽的視頻。她來自青海一個小縣城,2017年考上上海一所大學,「最近親戚們又開始催我挑一個條件好的對象,把結婚生子提上日程。後來我在潛意識裡會減少和親人們的聯繫,這似乎是一種精神的自我保護:我要遠離不必要的壓力」。
在年輕人的熱烈討論聲背後,也有父母關注到了這些「電子親人」。
「都是演員。」陜西的高勇說,他有個愛看「電子親人」的大學生女兒。「我們家小孩看這些博主看得起勁,也沒怎麼感恩我們真父母,別人家鍋裡的飯總是香的吧」。
另一些家長似乎確實從中受到了某種感染。一名中年女性網友就發帖表示想「聽勸」,所以徵集青少年對理想家長的期待來改變自己。
資深心理諮詢師劉婷指出,年輕人在暗處享受着「電子親人」的關心愛護,它可以短暫緩解焦慮不安。但要追求健康、穩定的人格成長,「電子親人」終究無法代替真實的、深度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