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已有246起腹瀉羣聚!單週18.7萬人就醫 衛福部示警3症狀

近期腹瀉就診人次呈現上升趨勢。疾管署提醒民衆春節期間務必落實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並以熟食爲主。(示意圖/王家瑜攝)

農曆春節期間聚會頻繁,衛福部疾管署提醒,往年春節期間國內急性腹瀉就診人數皆有增加,而今年春節前腹瀉門急診人次達18.7萬,已呈現上升趨勢,近四周更接獲246起腹瀉羣聚通報,呼籲民衆留意手部衛生和飲食安全,如有嘔吐、腹瀉等腸胃不適症狀應儘速就醫。

春節連假纔剛開始,臺中市林酒店就發生疑似食物中毒案,1月24日晚間承攬尾牙活動,已有14人出現腹痛等疑似症狀。目前已抽驗8件食餘及環境檢體,由臺中市食安處檢驗中。根據衛福部2023年統計,食品中毒原因第一名是諾羅病毒,其次是仙人掌桿菌、沙門氏桿菌。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今年第3周(1月12日至1月18日)全國腹瀉門急診就診18萬7282人次,高於2020到2024年同期(10萬2371到15萬8399人次),近期腹瀉就診人次呈現上升趨勢。全國近4周(2024年第52周至2025年第3周)共接獲246起腹瀉羣聚通報,高於去年同期(53起),其中病原體檢驗陽性案件計136起,以檢出諾羅病毒爲多(133件),佔97.8%,其次是細菌性病原(2件)佔1.5%。

疾管署指出,腸胃炎主要症狀有水瀉和嘔吐,也可能有發燒、胃痛、噁心等症狀,通常症狀會持續1至10天。依患者年齡、個人健康狀況、感染的致病菌,以及吃了多少被污染的食物量等因素,均會影響症狀及其嚴重程度,抵抗力特別弱的人症狀會較嚴重,尤其嬰幼兒、年長者、免疫功能不良者等需要特別注意。

疾管署提醒民衆,務必落實勤洗手,注意飲食衛生,與他人共食使用公筷母匙,並以熟食爲主,避免食用未充分加熱的蛋、肉類或生食貝類水產品(如生蠔)等高風險食物;有疑似症狀者應避免參與年菜調理,並儘速就醫或在家休息,避免接觸長者、幼兒,以減少病毒傳播機會。如有嘔吐或腹瀉等疑似症狀,應在家休息至症狀解除至少48小時後,再恢復上學或工作,並請佩戴口罩,落實正確洗手、避免用手碰觸口鼻等衛生習慣,以降低病原傳播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