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磚品牌的劃分的依據有哪些?如何挑選瓷磚品牌?

陶瓷行業是一個由弱小個體組成的強大羣體,僅規模以上陶企就有1000多家,更有無數的小企業、小品牌。幾乎沒有任何一家機構、組織能夠準確統計出陶瓷行業到底有多少個品牌、多少家企業(包括那些無生產線的品牌商、渠道商和經銷商等)。

正因爲品牌魚龍混雜、泥沙俱下。通常意義上,我們將品牌大體上劃分爲一線品牌、二線品牌、三四線品牌、低端品牌、雜牌等。

那麼劃分品牌三六九的依據又是什麼呢?事實上,並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每個人心中劃分的依據是不一樣的。比如某品牌,有人認爲其是行業一線品牌,也有人認爲其只能算二三線品牌。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品牌劃分的依據,大體上包括以下幾個因素:

一是品牌規模,即品牌營收在行業內的排名與所處的位置;

二是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包括品牌歷史、品牌文化、在市場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公衆聽到某一品牌是點贊還是搖頭;

三是品牌定位,品牌的目標客戶是高端消費羣體還是中低檔客戶,是以價值戰爲主還是以價格戰爲主;

四是品牌創新力,品牌在產品、研發、營銷、策劃、推廣等方面有無突出表現,是否得到行業的廣泛認可,並被同行推崇和學習;

五是品牌責任,是把品牌建設當做生意的招牌還是一番事業,是否熱心公益和行業共同利益的建設與維護,是否願意承擔起行業發展的使命和責任等。

許多時候,我們對品牌劃分的依據等同於企業的營收規模,營收名列前茅的品牌就是一線品牌、頭部品牌,營收小的品牌就是中小品牌、二三線品牌,規模再小的就是不入流的品牌。事實上,這種劃分是非常粗淺的,也是不科學的,並未能觸及品牌的根本和內核。

由表及裡、由淺到深,品牌劃分的依據依次表現爲四個層次——

第一層表現形式,是大家熟知的生產規模、營收、利潤、渠道、門店數量、員工數量等。這類品牌是行業的“大象”,體量大、員工多、營收高,有點鶴立雞羣的感覺。但這類“大象”型的品牌,是否就是行業的一線品牌呢?

作爲行業一線品牌,一定要有相當的市場規模,但規模大的品牌,是否就是一線品牌?答案明顯是否定的。

比如有些品牌,始終把自己定位在行業“老二”的位置,或者跟隨者的角色,不太願意在無人區冒風險、搞原創。但只要行業內有什麼創新產品和成熟技術,它會立即行動起來,在競爭對手的創新成果之上進行一番改良和包裝,最大限度地分享創新帶來的市場紅利。

還有一類企業,根本就不重視品牌建設,但其營收規模卻處於行業前列,甚至是“隱形冠軍”,這類企業體量再大,也算不上行業的一線品牌。

第二層表現形式是品牌在產品創新、品牌建設、市場營銷、策劃推廣等方面是否有活力、有創意,能否在行業內不斷製造亮點,吸引眼球,在某一細分領域處於行業領先水平。這類品牌雖然體量小、產品單一,但卻特別注重品牌建設,並始終保持着快速增長的勢頭,其生產規模、營收、利潤等指標比較健康,在成長速度上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在這一層面,品牌規模雖然不大,在行業內排不到前列,但卻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特質,一是品牌非常有個性,總能夠折騰出一些新東西出來,不斷引發市場關注,甚至某些領域的領先優勢連頭部品牌也難以企及。與此同時,這類品牌多年來始終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至少在規模上,開始逐步向行業一線品牌靠攏。

第三層表現形式是品牌的創新、人才、平臺和科研成果等。這一場層面,品牌能夠在產品、技術、運營模式、品牌架構等方面不斷突破與創新,爲行業進步做出貢獻,成爲衆多企業學習的標杆。

爲什麼行業內有數不清的品牌,但真正的一線品牌卻屈指可數,這是因爲絕大多數的品牌,其誕生的背景僅僅是爲了多獲取一些市場資源,嚴格意義上講,根本就算不上是什麼品牌,而只是一個註冊商標。

只有那些特別注重研發創新,能夠搭建高規格的創新平臺、招攬行業一流人才,把品牌當作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產來打造,並對品牌的成長與建設有着清晰且系統規劃的企業,其品牌才具有可持續性和成長性,纔有可能成爲行業的一線品牌。

第四層表現形式是品牌的使命、責任、文化、擔當與價值觀。品牌越大,責任越大。所謂行業一線品牌,一定要承擔起行業發展的使命和願景,在自身得到發展的同時,能夠帶動和引領同行的發展,做一個受市場點贊、受同行尊敬的品牌,這纔是行業真正的一線品牌。

否則,就算規模做得再大,賺得錢再多,也永遠成不了行業一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