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新技術工具到公益科普,上海七企業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獎
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不斷擴大,目前未成年網民規模已上升至1.96億,未成年人互聯網普及率增長到97.3%。與此同時,不良內容、網絡暴力、遊戲沉迷等風險隨數字化浪潮席捲而來,數量龐大的未成年網民成爲社會長期關注的焦點。
前述背景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於今年1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第二十條規定了未成年人用戶數量巨大或者對未成年人羣體具有顯著影響的網絡平臺服務提供者應該履行的六大義務。爲進一步壓實屬地網絡平臺主體責任,上海市委網信辦會同市信息安全測評認證中心組織編寫了《指引》。上海市互聯網業聯合會(後簡稱“上網聯”)也發起“2024年社會責任和社會公益優秀案例評選活動”評選。
近日,前述評選結果出爐,共產生12個特別貢獻獎、37個案例入選優秀案例獎、7個案例入選“中華文化傳承與交流”專項獎、7個案例入選“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專項獎、19個案例入選媒體社會責任與社會公益獎,以及31個案例入選優秀案例入圍獎。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評選增設了兩個專項獎。其中,“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國家和上海市委網信辦今年大力推進的工作,不少企業建立並完善各具特色的保護體系,嗶哩嗶哩、小紅書、米哈遊、得物、三七互娛、波克城市、上海軟件中心共7個企業獲得該專項獎。上網聯對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非常重視,在上海市委網信辦的指導下,上網聯社會責任和社會公益委員會會同網信辦相關管理部門,對多家企業進行了調研走訪,特別就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工作進行了深入瞭解。
未成年人保護,平臺的作用不容忽視。一方面,企業憑藉技術和平臺優勢,能築牢安全防線,落實防沉迷、過濾不良內容,爲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網絡環境,守護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企業能提供優質內容,助力未成年人獲取知識、增強網絡辨別能力,樹立正確價值觀,履行社會責任。
未成年網民面臨多重風險:網絡暴力、不良內容、遊戲沉迷
在網絡的隱秘角落裡,一場場不見硝煙的“戰爭”可能正在悄然上演——“掛人”、惡意醜化他人形象、無休止地辱罵、深挖並曝光所謂的“黑料”,這些網絡霸凌的手段正悄無聲息地衝擊着未成年人的生活。
不良內容也在侵蝕着未成年網民。暴力、色情、低俗信息充斥網絡,通過短視頻、彈窗廣告、不良網站潛入他們的視野。
例如,據“網信中國”2024年12月通報的典型案例,有短視頻平臺部分賬號集納“沙雕動畫”,包含大量血腥、驚悚等負面內容。部分賬號惡意改編經典動畫,發佈“暴力海綿寶寶”“驚悚米奇”等內容。部分短視頻內容借動畫形式,模擬校園欺凌情節,美化自殺自殘行爲,嚴重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網信部門對相關平臺予以行政處罰,關閉一批集納發佈“沙雕動畫”的違規賬號。
通報的案例還提到,有用戶在未成年人分享日常生活內容頁面的評論區,惡意發佈低俗表情包和“找同城”等不良交友信息,企圖對未成年人實施性引誘。在一些未成年人集中的頻道版塊、興趣圈子等環節,部分用戶使用分隔符、替代詞等方式,發佈傳播低俗色情內容等。
此外,隨着互聯網的普及和遊戲產業的迅速發展,未成年人沉迷遊戲的問題日益凸顯,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據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發布的《2024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報告》顯示,75.1% 未成年人遊戲用戶周遊戲時長低於3小時,國內未成年人的遊戲時長和消費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問題仍然存在。
該報告還顯示,近年來,網絡遊戲防沉迷措施取得一定成效,2024年每週遊戲時長3小時以上的未成年人佔比爲24.9%,較2021年下降37.2%。但依然有接近三成未成年人上學期間每日線上娛樂時間超過2小時,其中5小時以上佔比達5%,未成年人超長時間網絡休閒娛樂情況應當引起重視。
與此同時,我國未成年網民數量相當龐大,根據第 54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 2024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近 11 億人(10.9967 億人)。在2024年世界互聯網大會未成年人保護論壇上發佈的《第六次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已上升至 1.96 億。
面臨諸多風險,未成年羣體的網絡保護離不開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同時也需要平臺增強責任意識,加強技術層面的支撐。
2020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網絡保護專章,爲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了堅實的法律基礎。2024年1月1日,《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這是我國第一部專門性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綜合立法,重點就規範網絡信息內容、保護個人信息、防治網絡沉迷等作出規定。同時,對於網絡欺凌防治、規範未成年人網絡消費等問題也提出了針對性要求。
在此背景下,上海多家企業平臺也採取了相應行動,本次入選“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專項獎的多家企業,均致力於保護未成年網民,構建更安全的網絡環境。
創新技術手段:智能分析防禦網暴,完善防沉迷機制
在網暴防護方面,小紅書推出的 “小紅盾” 防網暴工具,是平臺在未成年人保護領域的一大創新舉措。
“小紅盾”通過智能化分析,能夠主動識別疑似網暴受害者和施暴者。對於潛在受害者,平臺定期發送提醒,引導其學習使用 “小紅盾” 功能,增強自我保護意識;對於施暴者,則發信提醒其理性發言,共同營造友善的社區氛圍。
“‘小紅盾’是小紅書不斷升級完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提升未成年人保護能力,全力以赴做好網絡生態‘守門人’的重要抓手。通過技術識別、用戶體驗、服務反饋等多方面創新,‘小紅盾’對施暴者形成了有效震懾、對被施暴者提供了有效保護,爲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構建“真誠分享,友好互動”的社區氛圍貢獻了一份力量。”小紅書副總編輯朱厚真說。
在功能設計上,“小紅盾”具備批量舉報功能,方便用戶快速投訴不友善內容。“一鍵防護”功能可讓用戶在7x24小時內屏蔽陌生人的評論、彈幕、@與私信;“評論防火牆”則在3x24小時內將用戶筆記下的評論全部遞送平臺人工審覈,避免了機器審覈可能出現的一刀切問題。在服務反饋方面,平臺設立網暴專人專審隊列,確保用戶舉報在1天內得到處理。2024年,“小紅盾” 全面升級,與北師大心理團隊合作開通“紅薯地援助熱線”,爲遭受網暴的用戶提供24小時心理諮詢服務。
小紅盾2.0上線後,成效顯著。平臺共收到來自26350名用戶的50924個網暴保護申請,平均受理率超85%。平均每月有21995名用戶使用一鍵防護功能,240名用戶使用評論防火牆隔離不友善評論。
同樣,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方面,米哈遊通過全方位落實未成年人防沉迷舉措持續努力構建有效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一直以來,米哈遊持續踐行‘數實共善’的社會價值理念,致力於發揮遊戲的正向連接作用,讓遊戲的多元、正向價值照進現實。”據悉,米哈遊旗下所有遊戲產品均嚴格執行實名驗證、充值管理、時長限制以及適齡提示等相關規定,同時不斷完善未成年人防沉迷機制,通過企業與家長聯合護航,保障未成年人健康遊戲。在信息收集、使用、共享等每一個環節,米哈遊均明確了未成年人個人信息處理的規範要求,採用權限管理措施,確保未成年人個人信息得到妥善、安全的保護。
米哈遊旗下社區“米遊社”積極承擔起保護和引導青少年的社會責任,於2021年11月上線“青少年模式”功能,並制定相關社區內容管理規定及違禁用戶公開機制,定期公示社區治理月報,對反覆違規的用戶從嚴處置並第一時間覈查和處理違規內容。
增強內容引導:建立防護體系,過濾不良信息
作爲Z世代年輕人喜愛的視頻社區,B站(嗶哩嗶哩)上線了嚴謹的監護人授權流程,對未成年用戶開啓青少年模式,需監護人提供身份信息、完成人臉驗證以及親子關係答題驗證,退出模式同樣如此。
在內容層面,B站組建專業團隊每日篩選優質內容,聯合UP主圍繞安全、知識、美育等主題創作適合青少年的精品。自青少年模式上線後,不斷豐富產品功能和內容池,並且建立了強大的內容防護體系,積極攔截不良內容。此外,B站還通過舉辦“護苗行動”等活動,提升社區治理認知和未成年人保護意識等,自未成年人專項開展以來,B站已累計攔截處置涉未成年不良內容33萬餘條,處罰相關賬號4萬餘個,併爲未成年UP主提供嚴格的私信保護。
無獨有偶,得物作爲潮流文化社區,也將未成年人網絡保護視爲重要責任。得物建立了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機制,通過內容管控、產品設計、規則制定、技術開發等多方面舉措,全方位守護平臺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爲上海首批發布《未成年人保護社會責任報告》的互聯網企業之一。
得物推出的未成年人模式,具備時間限制、監護人密碼設置等功能,限制直播、打賞、充值等可能對未成年人不利的操作,同時過濾不良信息,建立專屬內容池,引入優質內容,並在社區版規中引導用戶發佈正向內容。此外,得物對平臺內容進行100%審覈,通過機審、人審初審和複審三道防線,確保平臺內容合法合規。
開展公益科普,提升未成年信息辨別能力
除了技術手段爲未成年保駕護航,本次獲獎的多家企業同步通過開展公益項目、科普活動引導未成年人提升信息辨別能力,激發對科學技術的興趣。
同樣作爲遊戲企業的“波克城市”發起的“SDG HERO 遊戲素養計劃”國際公益項目,爲提升未成年人網絡素養開闢了新路徑。該項目以遊戲爲載體,通過互動創新的方式,激發全球兒童和青少年的創新思維與行動能力,讓他們參與到世界可持續發展中。
自2021年底啓動以來,項目已在中國超20個省市和10 個海外國家開展,培養了600多名Game Master(遊戲素養引導師),帶領近30000名兒童和青少年認識並參與可持續發展。項目組建了專業的遊戲素養引導師隊伍,採用PBL(Problem - Based Learning)方法,賦能一線社會工作者、教師和志願者,引導青少年進行遊戲化學習。同時,開發了SDG Hero遊戲素養工具箱,以桌遊形式讓孩子們在玩樂中提升對網絡、遊戲的認知,學習可持續發展知識。此外,項目還通過錄制線上課程、出版科普圖書,將遊戲思維和可持續發展知識傳播給更多羣體。
三七互娛則通過一系列舉措提升青少年數字素養,攜手安徽師範大學等開展青少年數字素養狀況調研,搭建提升框架,針對數字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數字社會責任等維度採取措施。推出“共築守護,心中有數”數字素養網絡公開課,以趣味動漫視頻引導青少年提升信息辨別能力;利用“妙小程”開展數字素養公益課,強化青少年計算思維;打造《清風俠沖沖衝》網絡素養知識學習平臺及線下兒童樂園,拓展信息獲取渠道;採用應用戲劇形式帶領青少年創作主題即興短劇,培育數字社會責任。截至2024年,系列課程觸達超20萬人次,開展編程公益課逾18場,惠及超540人次,相關產品入選《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提升成熟適用產品推廣名單》。
此外,上海軟件中心參與的“上海城市職旅”公益活動,爲偏遠地區的青少年帶來了一場科技盛宴。2024年8月,來自西藏、雲南等地區的40餘名學生代表走進上海軟件中心,體驗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新技術科普。
活動從“什麼是密碼和區塊鏈”等基礎概念入手,通過《解密“區塊鏈”—— 建造一個沒有 “欺騙” 的世界》《神奇的密碼世界》等課程,爲孩子們揭開現代科技的神秘面紗。課程以生動有趣的方式,如藉助上海密碼科普IP“商小密”,將密碼知識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讓同學們對區塊鏈技術和商用密碼的發展歷史、算法原理等有了直觀認識。
在這場守護未成年人網絡健康成長的行動中,各方力量各展所長。無論是構建內容管理體系、創新防網暴工具,還是優化遊戲管理、開展公益項目和科普教育,都體現了社會各界對未成年人的關愛與責任。未來,需要更多的企業、機構和社會力量加入,持續完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機制,爲未成年人營造一個更加安全、健康、有益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