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交會看坪山創新力 產學研共築“科創蜂巢”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張曉慧 深圳報道
“方程豹豹8搭載了華爲的系統,兩家企業強強聯合,這是最吸引我的地方。”正式上市兩天後,比亞迪與華爲聯手打造的SUV方程豹豹8在第二十六屆高交會的深圳坪山展區亮相,炫酷的車型吸引了大批車迷試乘。
不僅有新車,今年高交會上,坪山企業和高校還帶來新一代腦機接口康復評估與訓練系統、全息數字人、無人駕駛漫遊車等一衆搭載着各領域尖端技術的創新產品,展示出深圳東部科創核心區的硬實力。
與此同時,深圳技術大學、北理工深圳汽車研究院等高校研發機構也帶來最新科創成果,讓科研從實驗室走向全社會。
今年高交會坪山展區的設計別出心裁,雲巴、基因符號、芯片化身爲設計元素,匯聚在“蜂巢”之下。這些元素展示的正是坪山區的三大主導產業—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
甫一走進坪山展區,迎面而來滿滿的未來感。方程豹豹8霸氣“坐陣”,5G自動駕駛漫遊車“幽靈俠”靈動便捷,新能源電池、新型汽車被動安全產品等智能網聯汽車核心技術和裝備一齊亮相。
作爲比亞迪全球總部所在地,坪山在深圳新能源汽車版圖上佔有一席之地。不過,坪山不僅有龍頭企業,還集聚了新能源汽車的上下游完整產業鏈,覆蓋大中小企業,形成從新能源汽車的電機、電控、電動總成、配套充電設施到整車製造,從研發設計到終端銷售的生態圈。
比如,在光伏、儲能等新能源相關領域,坪山也有較大的市場佔有率,集聚了超過300家新型儲能企業。其光伏電池設備在全國的市佔率超過80%,全球市佔率超過60%。
這樣的產業鏈特點也體現在無人駕駛領域,坪山不僅聚集了蘿蔔快跑、AutoX、美團、新石器等無人駕駛的頭部企業,也吸引了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小企業和配套企業來到坪山。此次參展的自動駕駛漫遊車以可愛元氣的外觀受到矚目,這是螞蟻俠科技深度自主研發的首款低速休閒類自動駕駛漫遊車,採用低速L4級無人駕駛技術。
記者瞭解到,螞蟻俠與比亞迪豐田汽車合資公司、北京理工大學深圳汽車研究院同爲坪山區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聚龍領軍人才”高成長性企業,這也體現出坪山區對中小企業的關注和扶持。
得益於此生態特點,坪山的主導產業保持着穩定的增長,雖然比亞迪將部分產能轉移到深汕特別合作區,今年前三季度,坪山汽車製造業產值依然保持較快增長,增速達20.3%。
而現場“酷炫”的腦機接口康復機器人系統也吸引了不少參訪者體驗,睿瀚醫療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這款康復系統主要適用於有運動功能障礙的患者,患者可以憑意念操縱機械手進行康復訓練,最大的特點在於可接入多個運動外設。
記者瞭解到,這款腦機接口康復機器人系統不久前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藥監局正式公佈“人工智能醫療器械創新任務揭榜優勝單位”名單,也是深圳市在“智能康復理療產品”重點攻關方向上的唯一入選企業。睿瀚醫療工作人員向南方財經全媒體透露,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涉足介入式康復治療領域,爲認知障礙患者提供康復方案。
芯片也是這次坪山展區的一個重要部分,這也是其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組成。金泰克半導體帶來高性能固態硬盤和內存條,在產品壽命和穩定性上有較大突破,吸引了不少採購商諮詢。
除了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布展,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注意到坪山展區的中心位置留給了深圳技術大學帶來的科創成果,這也從側面折射出坪山獨特的創新生態—重視研發,且產學研緊密結合。
近日公佈的《2023年廣東省科技經費投入公報》顯示,深圳R&D經費投入經費首次超過2000億元,R&D經費投入強度6.46%,超過上海,位列全國第二。而坪山作爲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較高的區域,其R&D經費投入保持連年增長,2022年坪山全社會研發投入增長65.5%,佔GDP比重達9.4%,比全市平均值高3.6%。
持續的高研發投入爲坪山打下創新的堅實基礎,也爲其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了源動力。
而從創新主體來看,坪山形成企業+高校+科技創新平臺的組合,記者在高交會現場與企業交談中瞭解到,坪山幾大創新主體間已經形成比較穩定的協同,讓科研成果得以更快轉化。
在轄區高校深圳技術大學以外,坪山先後引進了北理工深圳汽車研究院、深圳清華大學研究所超滑技術研究所、深圳灣實驗室坪山轉化中心等科創平臺。坪山官方數據顯示,目前坪山共有各類市級以上創新平臺載體20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35家。
深圳技術大學、北理工深圳汽車研究院均在坪山高交會展區展出研發成果。其中,深圳技術大學帶來全息數字人、特種鋁合金空氣電池、水凝膠支架、AFE芯片仿真模擬器等產品,深圳技術大學團隊的學生負責人表示,其現場展示的全息數字人產品搭載數字人驅動技術和本地化部署模型,能夠實現在2秒內回覆對話並進行解答,目前已經面向市場投放。
此次參展的理邦精密儀器負責人亦向記者介紹了得益於坪山完備的生物醫藥產業鏈,其形成“產學研醫”的閉環,“我們與坪山的薩米國際醫療中心達成了戰略合作,使我們的產品在終端醫院得到應用。我們的研發中心也和區裡的高校、醫院的藥物臨牀試驗機構配合形成了配套研發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