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抹綠,到一束光,新質生產力們擁抱智慧物管

在職場上,如果能遇到契合度高的合作伙伴,往往是一樁美事。與之類似,如果辦公場所能夠“讀”懂每個打工人的心聲,又何嘗不是一件幸事。

半年前拿到大廠工牌的Emily便體驗到了這種愉悅的工作環境。

每當加班結束的Emily,走出辦公室,身後工位上的燈光便會隨之熄滅,當Emily在導航上輸入車牌號後,隨着樓內互動屏的指引,便可以一路從大廈內走到車前,沿途伴隨她前行而變亮的燈光,總是能給她莫名的慰藉。

在不算長的入職時間裡,對於這樣科幻的場景,她已不再陌生。從在自助設備上完成工卡辦理,到日常辦公用品領取,再到企業食堂中的自助就餐和結賬等等,好像這座大廈總能洞悉她的每個工作需求與情緒需求。

出身985理工科,Emily雖未徹底搞清這些場景交互背後的技術邏輯,但她知道,在辦公便捷高效的背後,有一套數智化的物業管理系統在24小時運轉着。而眼下正有越來越多的“新質生產力”企業選擇擁抱這樣的智慧物管系統。

一、新質生產力們背後的“助理”

最先察覺園區與過往供職公司不同的是Katherine。

她發現新公司園區綠植,鬱鬱蔥蔥,總能被均勻的噴灌,卻極少出現積水情況。另外,在新公司偌大的大樓裡,她再也不用爲室內外溫差變化帶來的着裝焦慮而困擾。

“過往的春季和夏季交換,會多帶一件衣物到公司,因爲空調的溫度恆定,可能上午會覺得室溫剛好,晚上就會覺得冷,需要在辦公室換上長衫。”Katherine說,在新公司每天從早到晚溫度總是保持適宜。

素不相識的Emily與 Katherine,雖感官上有所差異,但智能照明、綠植噴灌,或是伴隨時間變化實時動態平衡的溫控系統等,卻都在切身左右着她們對於工作的態度。

一系列新奇的體驗有個共同的來源——智慧物管。當下,以互聯網大廠爲代表的“新質生產力”們,正積極接納智慧物管送來的擁抱。以服務Emily與 Katherine所供職企業的龍湖智創生活爲例,截至目前,龍湖智創生活的服務便已延伸到京東、小米產業園、阿里旗下辦公空間、華爲園區、螞蟻集團辦公職場、本站遊戲等等科技企業。

“新質生產力”的首次提出,是在去年9月,所對應的含義是“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可以看出,新質生產力以全要素生產率大幅提升爲核心標誌,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

Katherine工作的企業聚焦於手機操作系統和芯片行業;Emily所在的部門聚焦於智能製造,當下跟蹤的項目是設計智能化解決方案,爲一家汽車上游製造業企業,迭代工控架構。

於這些代表着“新質生產力”的科技企業而言,智慧物管系統彷彿扮演了“助理”的角色。在日常,這些“助理”們會穿上隱形斗篷,不打擾但如影隨形,讓企業能夠更輕鬆和可預期的實現降本增效,也讓每位員工從便捷性到情緒上得到呵護。

對於Katherine來說,只有一次自己不小心打翻水杯,才注意到趕來打掃的阿姨,身上佩戴着“龍湖智創生活”的胸牌。

二、每個需求,都能被技術善待

基於賦能製造業的工作經驗,Emily明白,在自己所在的大樓裡,一定有處不起眼的空間存在一面數字大屏,無時無刻分析着園區裡的各項細節,並將龐雜的數據加工、熨燙爲數字與畫面。

其構建平面的世界,亦如現實一般立體。依託雲計算、物聯網、數字孿生等技術,大屏之內如一座精細度極高的四維沙盤,以秒爲單位,實時展現出樓宇內外的設備設施狀態,更新氣溫、溼度、能耗等數據。而屏幕外的工作人員,通過雲端鏈接樓宇內的交互設備,洞悉並操控每臺設施的動作。

通常來看,與雲計算相關的業務品牌普遍科技感十足,例如,字節的火山引擎,充滿着賽博感與爆發力,在過去其與諸多智慧樓宇項目有着深度合作;而在龍湖智創生活,這套智慧樓宇管理系統的名字也很富有神話氣質——“蒼鸞”。

比如,Katherine看到的園區綠植鬱鬱蔥蔥,便是在蒼鸞作用下實現的。由蒼鸞平臺通過對傳感器的在線監測,對園林綠化的溼度、氮磷鉀等指標進行跟蹤,並結合樹噴、霧噴對需要澆水的區域進行科學噴灌,對有積水水澇的區域進行控制噴灌並及時排澇。

在體驗之外,是更多可量化的數據。以十萬平米的商業爲例,蒼鸞智慧樓宇管理系統能將故障隱患從暴露到發現的時間減至10秒,將工作人員安全應急響應速度提升80%。在降低成本上,通過智控模型和系統聯動策略,設備運維和更換成本獲得約50%的節約,在節能減排上,僅空調能耗一項便實現年均降低40%,全年平均節能減排超過30%。

除自研的蒼鸞智慧樓宇系統之外,在龍湖智創生活的智慧科技平臺上,還衍生包括燭龍智慧安品系統、天馬智慧通行管理系統以及明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等,解決企業不同需求的系統。

其中,燭龍智慧安品系統通過重點區域的監控探頭與內置智能識別算法結合,24小時檢測各類異常事件,並自動生成報事工單,該系統覆蓋120+服務場景,Emily看到工位燈光的關閉,就是在這套系統作用下實現的,不僅如此,像會議室空置、車輛違停、垃圾監測等等在這套系統下都無法遁形。

而融合了AI算法、物聯網、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的天馬智慧通行管理系統,通過訪客車提前邀約、車輛無感通行等,讓Emily實現從辦公室到車場找車的輕鬆銜接。

明鳥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可對物業管理區域內的能源消耗進行實時監測,實時掌控水電數據變化趨勢,從而讓企業經營上實現降本增效。

三、數智化結合精細化運營

事實上,智慧物管並非一個新的概念,物業管理行業也從不缺乏新的風向。

從“互聯網+”、“大數據”到“數智化”,每個風口都有物業管理公司前赴後繼。沿着數字化轉型的思維,積極自研的企業基於底層能力,結合需求持續迭代,而後來者或許也沒必要慌亂,通過採購和合作,也可以共享風口帶來的紅利。

當然,應用層面的差異與分歧依然存在。

一方面,物業服務沒有固定的模式,不同的服務對象的管理邏輯不同,變量越多,越需要紮實的底層邏輯與實踐經驗;另一方面,是基於空間匹配合理的運營策略。部分建設較早的建築,抑或是城市更新改造而來的“老瓶新酒”,能否擇選適合的設備產品、運營策略與其有效嫁接,對於智慧物管最終呈現效果也會帶去一定的變數。

底層邏輯與實踐經驗,是很難通過臨時起意得來的,而這即是龍湖智創生活躬身佈局數智化的初衷。早在2014年,龍湖智創生活便開始了對智慧引擎的探索,經歷數年的實踐與迭代,形成了當下能爲企業在安全品質保障、能碳雙控、運營提效等維度,帶去直觀改善的數智化體系。

爲此,龍湖的直接投入超過百億。同時,龍湖集團多元化的業態與二十餘年的服務實踐,也讓龍湖智創生活在構建數智化系統時,有了更豐富的可供參考路徑,爲數智化的應用提供了重要依據。

Katherine感受到的空間舒適、溫度適宜,曾一度是龍湖在商業項目中重點攻克的難題。比如,顧客在夏季的商場中感到悶熱,多數核心因素是因爲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增大新風量的效果,要遠遠好於調低溫度。

將數字科技附於空間,加之精細化運營的長期沉澱,高效能、高品質的創新體驗便開始成爲日常生活的點滴驚喜。當新奇的場景與減排的目標,跳出投屏的PPT在現實落地,物業企業如何服務“新質生產力”的答案也呼之欲出——讓自身成爲新質生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