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纔是硬道理 臺灣不能打、不經打、打不贏
復興崗人的壯採和絃:政戰風雲路 卷二(時報出版)
就中華民國國安局的公開資料,蔡局長是政府遷臺20任國安局局長中任期時間第五長的局長(2009年3月11日~2009年4月30日代理;2009年5月1日~2014年5月11日正式),但綜觀在卸任後,仍能秉其專業的素養,持續在民間學界對政府提出國安建言的,就屬他這位第14任國安局長,與任職的第9任丁渝洲局長(1999年2月1日~2001年8月15日);對於這點,他自認完全系基於個人專業對國家安全研判的自信,讓他在退休後仍願意站在第一線,向政府及全體國民提出對國安政策的看法與建議。
在訪談中,蔡得勝以國安的專業觀點,屢屢提及兩岸關係只能「緩解」,不能「無解」;兩岸關係對中共言必需讓中共有期待的「願景」,而非寡婦死兒子般的「絕望」;就中共而言,兩岸是否戰爭,是政治問題而非軍事能力問題,讓中共產生「政治太悲觀、軍事太樂觀」的思維,對臺灣絕對不利;目前無論美國媒體或臺灣學界,都有一股大陸將在2027年攻臺的潮論,雖不足爲信;但我們亦應暸解,中國大陸主席習近平雖非屬於攻臺的極左派,但他卻是一個絕對的民族主義者,他的「知臺」,並不代表是「友臺」,一但國內的「臺獨」氣焰過漲,兩岸兵鋒勢不可免,屆時戰爭的戰地必然在臺灣,戰爭的後果,絕非臺灣所能夠承受。
他一再提醒中華民國主政者心中要記得:「臺灣不能打、不經打、打不贏。存在纔是硬道理。」的國安紅線。臺灣要對「一箇中國」有正確的評估,兩岸目前對各自的政治思維都應以現實、現況爲依據與考量,不應抱持昔日單純意識形態的「反共」或「解放」思維,而應實事求是尋找兩岸真正的威脅,做爲共同遏止的範疇。有人曾改寫毛澤東那首〈沁園.春雪〉的句子:「兩岸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唯『反共大陸』,已成歷史,『解放臺灣又嫌霸道』,一國兩制,或統或獨,都爲臺海掀起波濤,俱往矣!數當前明路,還是和平最好。」這個和平路線圖,倒是很值得目前兩岸高層的政治省思。
窺視臺海現狀,隱然已成世界戰事熱點的情境,再回顧已逾兩年多「俄烏戰爭」的實境,實值臺灣當局深以惕省;臺灣從2003年國防戰略的「預防戰爭」爲經,到2016年改爲「防衛國家安全」爲緯,這種由「避戰」戰略轉型到「不懼戰」的思維,是否合乎臺灣生存安全的根本?殊堪深思熟慮。至少從國安局的局徽設計,系採用漢代圓形文字瓦當圖案,瓦當圖案即寓有祈願、祈福之意,中心處爲青天白日國徽,顯示爲中華民國之國家安全局;外圍環繞白底紅字篆書「安如磐石」四字,期許國安局爲國家安全之磐石;外圈以金色爲底,兩枝墨綠色橄欖枝代表能使社會安和、民生樂利;依此而見,國安局整體寓意乃在於全民託付下,以鞏固國家安全與維護社會安定爲核心任務,期盼能成爲國家安全之磐石,使民生得以安和樂利之最終目標。
最後,蔡得勝提到,無論是昔日國民黨所提出《國統綱領》,用時間來和平解決兩岸的未來,還是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所設計兩岸皆屬一中,但各自解讀的「九二共識」,以模糊戰略尋求臺灣的和平出路,抑或是時下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教授黃介正所說:「兩岸目前的關係,要維持現狀的,不是靠趙子龍與周瑜的軍事力量,而是靠魯子敬與諸葛亮的高遠政治謀略,把美中臺重新拉回昔日的三角關係,猶如昔日的『隆中對』。」此等國際戰略平衡的眼光,方不失爲臺灣爭取兩岸和平路線的策略。無奈自2016年因執政的民進黨揚棄「九二共識」,遂肇致兩岸關係由共識而不識,也讓原屬「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的兩岸交流熱絡,驟變到如今一幅「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的蜀道難行窘況,回顧既往,實令人不禁噓嘆!(三之三;摘自《政戰風雲路 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