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推樹島覆育 盼終結火燒山
大肚山殘存原生林不到5公頃,公墓年年發生火警爲肇因之一,其中大黍草被視爲「龐大燃料」。(蔡智豪提供/張妍溱臺中傳真)
位於中部的大肚山每年3、4月公墓火警頻傳,火燒山年年上演,半世紀來,殘存原生林已剩不到5公頃,除造成空污,亦干擾森林恢復。臺灣山林覆育協會於2022年開始與臺中市政府合作,率先推動「樹島覆育法」計劃,透過設置「防火林帶」,第1線以榕屬植物做爲防火樹種,第2線種植在地樹木,推動森林覆育,希望徹底解決年年火燒山窘境。
大肚山年年都傳出山林火警,尤其是每年3、4月掃墓期間,臺中市消防局統計,大肚山與鰲峰山、鐵砧山等山坡地火災件數,2022年發生135件,2023年114件,不僅讓消防人員疲於奔命、造成空污,面積遼闊的大肚山區,原生林竟剩不到5公頃,衍生出生態危機。
臺灣山林覆育協會執行長蔡智豪指出,火警多因燒紙錢、垃圾、亂丟菸蒂等人爲因素造成,大肚山草生地以大黍草爲優勢,覆蓋度幾乎達90%,每逢乾燥季節即成龐大燃料,一旦發生火警,難以收拾。
爲終結大肚山火燒山問題,臺灣山林覆育協會2022年提出「樹島覆育法」造林計劃,爲全國首例,在龍井區的龍目井步道旁建置第1條「防火林帶」,種植遮蔭效果佳的榕屬植物作爲防火樹種,包括正榕、棱果榕、白肉榕與乾花榕等,若成效良好,將於大肚山各公墓周邊建置「環狀防火林」。
蔡智豪指出,第1線種植榕屬樹種,因榕樹具遮陰度高、富含水分、樹形高大,適合做爲防火樹種。第2線種植百種以上的大肚山在地樹木,藉此恢復原有的植羣,廠商於2023年12月初已完成除草,並保留1公尺以上的大肚山原生樹種,希望能恢復大肚山百年前原始林樣貌。
蔡智豪表示,大肚山火燒歷經半世紀不斷髮生,造成大樹焚燬,但外來種大黍草卻不斷擴張,主要是火燒時,大黍草的葉子雖被燒掉,但宿存在土壤的根部沒有受影響,待下波雨季到來,又重新長出茂盛的葉子,覆蓋大面積山坡地,只要覆育森林產生濃密樹蔭,就可抑制大黍草生長。
蔡智豪說,「樹島覆育法」建置的「防火林帶」有別於經濟造林,須進行森林研究,釐清大肚山天然植羣組成,提出覆育樹種清單,並於鄰近山區採集野生樹木種子,培育逾百種樹苗來建置「生態樹島」,盼讓大肚山恢復百年前的天然林,減少火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