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鋼廠陷3困境…臺廠得利

圖/新華社

大陸鋼鐵業三大難題

中美貿易戰越演越烈,也讓大陸的鋼鐵業烏雲罩頂,業界人士認爲,目前大陸鋼鐵業面臨包括關稅、反傾銷、內需不振等三個難題,都將使得產業形勢愈來愈惡化。國內鋼廠則認爲,這不僅讓臺灣鋼鐵業有取得轉單的機會,同時也是與大陸鋼鐵市場慢慢脫鉤的契機。

川普就職後大打關稅戰,尤其針對大陸兩度祭出10%關稅、25%鋼鋁產品關稅,更在大陸反制後一路將對大陸的對等關稅提升到245%,堪稱是中美貿易戰2.0升級版。

國內鋼鐵界人士表示,大陸製造業因爲關稅戰大受影響,連帶鋼鐵業也受害。首先,大陸製造業用鋼量約佔整體的45%,也就是將近一半的鋼材是用在製造業,如今美國利用關稅手段希望帶回製造業,也影響了大陸的製造業,進而衝擊大陸鋼鐵需求。

美國針對大陸的關稅現在還加上「二級關稅」,也就是要切斷大陸產品以洗產地方式進入美國,考慮對與大陸關係密切國家的產品再課稅,此舉某種程度上也減少了大陸鋼材進到其他國家的機會。

其次,大陸鋼材大量低價網外傾銷,造成亞洲國家鋼市及價格混亂,因此有越來越多國家對大陸鋼材提出反傾銷調查,甚至已有國家祭出臨時反傾銷稅,近一步阻斷大陸鋼材外銷的管道。

因此,大陸鋼鐵若不減產,勢必得要大量提升國內的用鋼量,然而大陸在國外貿易受阻之下,內需是否能提升要打個大問號,業者預估,今年大陸粗鋼產能恐怕得減少7,500萬噸才能達到供需平衡,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相較於大陸鋼鐵業烏雲罩頂,臺灣的業者目前仍佔據相對有利位置,尤其大陸鋼材因關稅而漲價後,兩岸的鋼材價格差距拉近,轉單的效應就會越來越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