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人在臺灣》交換生 來看看隱性臺灣吧(下)

臺灣宮廟文化。(作者提供)

不跟臺灣長輩做朋友,不能稱爲認識了臺灣。臺灣的長輩、老人們,從學富五車的白頭教授到話糙理不糙的平頭庶民,都讓我欽佩不已,民國傳統的道德風範在他們身上一覽無遺,光是爲人處世,便值得我們與之看齊,臺灣的長輩一定會成爲你學習與生活的良師益友。

公園和早市都能找到他們,我喜歡坐在板凳上,邊吃豆花邊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多跟他們打交道,你會慢慢發現臺灣人情味濃郁的秘密到底爲何。

有人說,現代人把歷史當作仇恨來講,親歷者則把歷史當作故事而歌。老人家身上除了有優秀而珍稀的品德,更有道不盡的往事。一位傳播專業的陸生學長,善用課餘時間,拍攝了一部以國民黨老兵遷徙來臺的紀錄片《日暮歸鄉》,片中講述出老兵們身分認同上的撕扯與兩難,更勾勒了他們在兩岸分離的幾十年歲月中,樹下獨自望着故土無奈悲泣的細膩鄉愁。

接觸臺灣的中華文化

大浪淘沙,數不盡的國寶和百萬大陸精英跟着中正先生遷徙臺灣,一定有其歷史深沉的因果。繁體中文,儒釋道文化,傳統民間信仰和宗族觀念等在臺灣某一時期得到良好的繼承,例如老一輩臺灣人跟我吐露,他們的族譜滿滿一車子,而我呢,連我爺爺的爸爸叫什麼都不清楚,不得不承認,臺灣在中華文化上有其重要的話語權,這不僅是臺灣的詮釋權,更是其歷史地位。

中國大陸近年來在復興傳統文化,而此刻我們有機會來到臺灣,何不思考其中的因緣爲何?不容樂觀的是,因政治鬥爭政權更迭,如今中華文化根脈在臺灣已是風雨飄零命懸一線,保護和繼承,已刻不容緩了。

瞭解臺灣的民間傳統

宮廟在臺灣的影視作品裡,一直爲是非之地,有人在的地方,就是江湖,如《艋舺》中黑道間稱兄道弟和打打殺殺。舉頭三尺有神明,在我看來,宮廟卻是講道義和人情的地方。無數次經過景美至公館路上的一座清水祖師廟,在那,我結識了一羣阿公阿嬤,他們是虔誠的信衆。阿嬤很耐心地教我臺語,哪怕我一直把清水祖師爺念成清水走私爺。

每個夜市都是圍繞宮廟發展的,臺灣的民間信仰中,土地公公,媽祖,虎爺,清水祖師爺,文昌帝君等神明們各司其職,各執其道,保佑家園安居樂業。每逢遶境,跟在三太子身邊「招搖過市」,你會看到商鋪門前擺出瓜果貢品,七天的高雄大遶境中,信衆們跟着一路前進,餓了就吃,累了就睡,睡醒了繼續跟,好不熱鬧!你還會認識一羣外界稱爲「失足少年、社會仔」的陣頭青年,可知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

可做的事還有很多

除此之外,更要了解臺灣人如何過傳統節日,如中秋拜月華,元宵提燈籠,端午賽龍舟等。臺灣有一批技藝高超的民間手藝人,交換生朋友徐瑩和她的同學利用課餘時間拜訪臺灣紙塑傳承人蔡爾容先生,採訪拍攝蔡先生與他的紙神像。臺灣有很多這樣瀕臨消失的傳統工藝,於現代化浪潮下後繼無人。尋找和拜訪這些令人尊敬的老師們,用影像、文字等各種形式記錄和傳播,豈不美哉?

我們可以在臺灣做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如:

一、感受臺灣的社會關懷,與學校的服務性社團一起與星兒(自閉症小朋友)同遊,去採訪早療中心,參觀視覺障礙重建院等。

二、臺灣是亞洲範圍內佛教最興盛的地區,無論是在中臺山打禪七,於精舍上禪修課程,或是去星雲法師弘法的叢林佛學院內和世界各地學生一起體驗「短期出家」,這些對我個人內在靈性的開啓大有裨益。

三、接觸高山文化,走訪原住民族部落,去劇院觀看原住民族歌舞戲劇演出。

四、若想要了解臺灣人的日常生活,要去臺灣最富有煙火市井氣的早市逛一逛,去市民夜跑晨練的河提散步,去公園和森林步道呼吸新鮮空氣。

五、參加讀書會。

六、參與基督徒朋友每週末的小排聚餐。

七、瞭解眷村文化。

八、去臺北書院感受私塾氛圍。臺灣還有很多民間的弘揚傳統文化的私塾學堂,如蓮社,奉元書院。

九、去雲門舞集看錶演。

八、品嚐臺灣素食,臺灣是素食天堂,素包素糉素披薩,你能找到營養豐富又美味的素食餐點,琳琅滿目的素食糕點店,遍佈大街小巷的素食自助餐,裝潢精緻的素食西餐料理等,不勝枚舉。

十、別忘了瞭解臺灣文學,親近繁體中文,臺灣文學在華人文學中有其閃光之處,無論是其遣詞造句還是表達方式,臺灣的新詩、古典詩風格清新雋永,年輕作家和老一輩作家的風格又各有千秋,其中原住民族作家的書籍在大陸圖書館內並不容易找到,若能透過文字瞭解部落的故事,從文學中認識臺灣,也是非常過癮的事。

以上我說的這些,雖與潛水登熱氣球、民宿轟趴、吃遍夜市等相比,看似不夠刺激,卻蘊含極大趣味和意義。泡咖啡廳逛古着店看文創藝展,臺式小確幸生活當然也值得一試,只是我不會把它當做交換生活的重點和常態,這些一般的城市都有嘛。

大時代和小人物

這幾十年,我們和臺灣忽遠忽近,若即若離。我相信,在大時代的浪潮中,我們每一個「小人物」,離山過海到達對岸的寶島,看似不起眼,卻會帶來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影響。

這半年的交換生涯一定會讓你時常想起,時常回甘,而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我見過很多這樣的交換生朋友,因爲與臺灣的一面之緣,而決定來這裡交換的,又因爲來臺灣交換,而決定未來選擇在臺讀研,又因研究生生涯,而尋找到自己未來的伴侶……究竟是偶然,還是必然,緣分妙不可言。你和臺灣這塊神奇土地,又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真是叫人期待無比!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臺灣也不是完美的,我們,是來擁抱臺灣的,是來感受她的美,而不是帶着放大鏡找碴的。這三年,臺灣確實融化了我堅硬頑固的脾性,我逐漸變得更包容,更柔軟。

細數我所認識的交換生,都曾在某個雨夜,發文感慨臺灣的朝陽繁星,遇到的好老師,認識的新朋友,花草橫木,無不令人懷念。無論學位生還是交換生,我們能做的,便只有懷揣一顆真心,珍惜與迎接接下來每一個叫人熱淚盈眶的日子。

(廖小花/世新大學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