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外貿如何穩規模優結構 專家:外貿大省發揮主力軍作用

專家解讀大陸國務院18條外貿如何穩規模優結構:外貿大省發揮主力軍作用,培育汽車出口優勢。(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26日報導,大陸國務院辦公廳25日發佈《關於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的意見》(《意見》)18條舉措,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大陸專家解讀,重點在於穩住對發達國家出口、拓展東協市場;外貿大省發揮主力軍作用;穩定重點產品貿易,培育汽車出口優勢;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東北地區梯度轉移。

澎湃新聞報導,《意見》提出,要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引導企業深入開拓開發中國家市場和東協等區域市場。

申萬宏源高級宏觀分析師屠強表示:「對發達經濟體的出口是目前外貿壓力比較大的領域,也是未來可能壓力比較大的領域,要先設法穩住。」另一方面,在全球需求下降的背景下,可以通過提高佔比緩解出口壓力,「這個分額主要指的就是,去拓展開發中國家和東協地區的出口,譬如『一帶一路』相關的地區。」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金融發展研究所副所長鍾輝勇認爲,意見強調想方設法穩住對發達經濟體出口,一方面在於來自發達國家的需求是中國出口產品需求中很重要的部分,另一方面,如果發達經濟體對中國出口產品的需求下降,將其轉移到從其他國家或地區進口,擔心這種轉移是不可逆的,會對中國的出口產生深遠影響。

穩定傳統發達市場出口規模的同時,意見還提到積極拓展新興市場,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這是意見的亮點之一,他認爲,第一季,歐美消費需求表現略超預期,消費支持展現韌性,並未出現嚴重衰退,這個對中國外貿構成一定支持,同時,中國對東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繼續保持較高景氣。

意見還提出,支持外貿大省發揮好穩外貿主力軍作用。

澎湃新聞此前報導,第一季以人民幣計,外貿大省廣東、浙江、江蘇的進出口規模依然穩居大陸全國前三,其中,廣東在進出口規模上創歷史同期新高,增速上浙江、廣東由負轉正,江蘇降幅收窄,整體總趨勢回暖。

屠強認爲,強調外貿大省發揮好穩外貿主力軍作用,其思路主要是通過穩供給來穩出口。申萬宏源宏觀研究報告認爲,去年第四季出口大幅走弱並非源於外需大幅降溫,主要原因在於疫情對於大陸國內工業生產的擾動,而今年以來伴隨生產恢復填補去年第四季缺口,出口也對應大幅反彈。「目前各地生產恢復步伐不一樣,穩外貿大省就是要儘快穩當地的工業生產,出口回升的一個主要來源是呵護生產、支持生產。」

意見提出,培育汽車出口優勢。要求各地方、商協會組織汽車企業與航運企業進行直客對接,引導汽車企業與航運企業簽訂中長期協定。鼓勵中資銀行及其境外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爲汽車企業在海外提供金融支援。各地方進一步支援汽車企業建立和完善國際行銷服務體系,提升在海外開展品牌宣傳、展示銷售、售後服務方面的能力。

近來,以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鋰電池爲代表的「新三樣」在外貿領域異軍突起。從大陸全國來看,今年第一季,「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增長66.9%,同比增量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拉高出口整體增速2個百分點。

「汽車出口對今年第一季出口恢復起到了比較好的正向推升,意見強調培育汽車出口優勢,就是把正效果再進一步發揮。」屠強說。

「培育包括汽車出口在內的出口新優勢。」周茂華說,他認爲,中國外貿優勢之一是,以新三樣爲代表的外貿新動能在增強,全球綠色發展和能源轉型趨勢及地緣衝突影響等因素下,全球對新能源產品需求前景廣闊。

意見在加快對外貿易創新發展方面提到,穩定和提升加工貿易。強化用工、用能、信貸等要素保障,引導加工貿易向中西部、東北地區梯度轉移,促進加工貿易持續健康發展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新認定一批國家加工貿易產業園。辦好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支持東中西部產業交流對接。加快推進一批「兩頭在外」重點保稅維修試點專案落地,強化全生命週期服務保障。

屠強表示,這是供給側方面的邏輯,「通過優化產業佈局,引導加工貿易的一些企業,降低生產端成本。」

鍾輝勇認爲,一方面是出於對成本的考慮,「加工貿易會受到生產成本,如勞動力、生產原料等影響,這方面中西部、東北地區相對於東部地區有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加工貿易如果能夠往中西部、東北地區轉移,也會有助於這些地區發展。

不過,鍾輝勇也建議,在實際操作中,物流運輸等方面的成本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出口企業通常會在全球選擇生產基地,能否把物流成本降下來,是影響企業選擇佈局中西部、東北地區一個重要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