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批大陸年輕人辭職隱居 「這款」影片爆紅!

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越來越多中國年輕人選擇嘗試辭職隱居。(示意圖/達志影像)

近年來,中國的社交媒體上興起了一股「隱士生活」之風,諸如「躺平運動」和「潤學」等。中國年輕人開始傾向於焦慮較少、更加自主的另類生活方式,嘗試隱居生活的中國年輕人也越來越多。

澳洲廣播公司(ABC)報導,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居住在偏遠地區,逃離就業機會少、工作時間長、房價高等巨大壓力。隨之而來的是社交媒體上日益增多的隱士生活內容,一些網紅髮布的隱居影片博客,流覽量已達數十億次。

百度貼吧上有一個名爲「隱居」的羣組,目前擁有超過100萬粉絲,已成爲人們分享和討論中國最理想隱居之地的空間。在豆瓣、微博和小紅書等平臺上,也出現了與隱居相關的線上小組和熱門標籤。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鼓勵年輕人下鄉,弘揚「吃苦」精神的號召。麥考瑞大學(Macquarie University)中國問題研究專業副教授陳慧(Shirley Chan)說,政府發出的訊號是國家發展大計的一部分,但這與年輕人選擇遷往偏遠地區截然不同,後者可能受到更多個人動機的影響,「這種(隱士生活)對於某些人來說可以是一種自由的選擇」。

而疫情是中國年輕人隱居的重要契機。在一座荒無人煙的深山裡,27歲的屠美美(音譯)和她的另一半建造一座小屋,「疫情封控期間,這裡的限制沒有那麼嚴格,因爲住在這裡人不多,所以我們能夠專注於建造我們的小屋,沒有受到干擾」。

在房地產行業工作了六年後,屠美美意識到自己沒有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於是決定開始新的生活,「我非常喜歡大山,喜歡獨處,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她感到「住在城市中一個狹小的房間,讓人感到很壓抑」,並且不想遵循許多中國父母爲孩子規劃好的人生道路。

音樂人田愛民(音譯)在湖南的一個偏遠山谷裡建造一個小木屋,這裡沒有公共交通,也沒電力供應。但逐漸地,這個山間小屋經口耳相傳引起外界關注,成爲每個人都可以去的地方。

田愛民說,「來這裡的年輕人大多都是自由、浪漫的」,留下來的人當中,80%以上是年輕人。他說,在城市長大的年輕人,現在「尋求通過務農等體力勞動來鍛鍊自己」,而土地爲他們提供了這樣做的機會。

他說,建設山谷就像在荒野中建造夢想,一切最終都會讓位於向內探索的過程,「我認爲隱居不是逃避或迴避,它有更積極的內涵」。

今年年初,廣東河源市附近一座山上的佛教寺廟,成爲了劉樹岑(音譯)的隱居之所。她說,自己對2022年實施的疫情嚴控政策感到「政治沮喪」,而現在「這裡沒有政治紛擾。看不到的話,怒火就會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