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宮詞》收官 “歷久彌新”新視角重構傳奇女性
由著名導演李少紅執導,張永琛擔任編劇,劉濤、周渝民領銜主演的宋風傳奇大戲《大宋宮詞》已於昨晚正式在愛奇藝、騰訊、優酷收官。該劇播出期間,在三視頻平臺的播放量均位居前三,骨朵、德塔文、雲和等多個數據平臺的數據也長期位居同檔期劇集前列。
大結局中,歷盡滄桑的劉娥身着袞服走入太廟,在真宗趙恆(周渝民飾)的靈位前講起前塵往事,訴說着自己一生守護大宋的孤獨、壓力、疲憊以及對真宗的思念。大結局外,觀衆們同樣被劉娥這段真摯的自白所打動,紛紛表示“劉娥的一生太不容易”。而在戲外,劉濤也於收官之際髮長文與劉娥告別,回顧了自己與劉娥悲歡相通的過往,直言“劉娥是一個無關性別的政治家,堅韌果決,擁有常人難以企及的超凡政治遠見,立於權力高位十餘年而不忘本,是那段歷史中最閃耀的女性領袖之存在”。山高水長,感動不減,故事雖已完結,但《大宋宮詞》輸出的女性自由自主、平等、尊重和愛,卻留在了觀衆心裡。
從入宮被阻到最後扶子稱帝,《大宋宮詞》可謂站在新時代女性視角重構了劉娥傳奇的一生。這個在正史中被評價爲“有呂武之德,無呂武之惡”的人物,經由傳奇和演義被民間故事詬病的女性,得以在全新的故事中鮮活立體了起來,劉娥得以重生。回顧整部劇集,不難看出劉娥非凡的政治魄力和治國才幹,她結束黨爭,創設諫院,廣開言路,巧設“屏風計”清除權臣丁謂,大旱之年引進早熟耐旱的“占城稻”解決饑荒,與寇準商議官府管控紙幣交子,穩固朝廷,給宋仁宗趙禎留下了一個政通人和的朝堂,爲“仁宗盛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是實打實的奠基者和開拓者。
可以說,《大宋宮詞》對歷史中被忽略的女性力量進行了重塑,不僅給了劉娥頗具悲劇色彩的一生一個重新呼吸的機會,也是對當下“女性崛起”時代中女性力量的跨時代呼應,更在劉娥性格的轉變、發展和進階中,讓觀衆與其共同成長,真正體悟到劉娥的智慧與隱忍,感受到女性的力量。在父權社會的古代,一個女人如何獲得社會的認可?在男女平權的當下,一個新時代女性視角的創作者又該如何看待這個歷史上被男性認可的女性所走過的一生?李少紅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她看來,真正的女性視角是不給女性以任何標籤,女性可以自由地去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是《大宋宮詞》真正想表達的內核。劇中,劉娥面對親信蘇義簡(曹磊 飾)勸其登基的暗示,直接怒而斥之,這才贏得了後世對其“無呂武之惡”的評價。“有呂武之德,無呂武之惡的武則天、呂后和劉娥在舊時代因爲奪權與否被判了標籤,但從現在來看她們的善惡貌似已經顛倒過來了。尤其是劉娥,她不篡權,男人們才承認她,這種承認在某種意義上還是歧視。所以女性視角是應該被看到的,歷史都是男性講述,從女性的講述來看,一樣的歷史一樣的故事,可能會有另一種可能,從劉娥身上就可以想象歷史中很多女性是不是被曲解了”,李少紅總結道。
復現宋代簡約淡雅的審美格調,找尋宋風雅韻的傳承意義,《大宋宮詞》以新視角、新方式對遠古塵封的歷史進行解讀和展現,爲觀衆持久不斷地輸出不同時代語境下的新鮮討論和意義,使其煥發出新的價值和意義,成爲市場上鮮有的“彌新劇”。事實上,《大宋宮詞》不只是導演李少紅“宮詞”系列劇的延續,更是對宋韻文化的又一次回溯和傳承。無論是從開播之初就備受讚譽的卷軸版片頭曲,還是劇中多次出現的點茶文化、宋錦技藝、插花焚香、歌曲唱段對傳統音樂的還原,亦或是攝影師演員相互配合,利用光影與煙霧打造獨特視覺享受,以影視化方式展現的名畫《韓熙載夜宴圖》,藉由天書運動重現的《瑞鶴圖》,包括劇中還原出的“弓子弩”、世界上第一個時鐘“水運儀象臺”等等,《大宋宮詞》都做到了歷史與文化的結合。服化道不再是浮於表面的精緻,而是真正融入到劇情之中,成爲“情景”融合不可或缺的部分,彰顯着瑰麗時代的風華風貌。也難怪有不少觀衆表示想要穿越宋朝,感受“一城宋韻半城水,汴京富麗天下無”的繁華與風采。
此外,對傳統禮儀的展現也是《大宋宮詞》最爲亮眼的一筆,處處彰顯着大宋的文化內涵以及劇組對傳統文化的尊敬。例如,皇室新子滿月後開展的“圍盆”慶祝活動,對及笄之禮、加冠之禮、封禪大典等已經失傳的傳統禮儀的影視化呈現,以及趙恆在檢查皇室子嗣的功課時,背誦篇目皆演唱而出等等,都在細微之處對宋風進行了還原,點滴皆是韻味。
另一方面,秉持着“讓經典永流傳”的責任感和信念感,導演李少紅希望《大宋宮詞》能夠拋磚引玉,以這部作品增強當下影視劇及年輕人對經典文化知識的瞭解。也正因此,作爲全劇核心故事的“狸貓換太子”,通過“陰謀變陽謀”的重新解構,將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巧妙結合,給歷史懸案以全新的梳理與構建,還劉娥以清白,使歷史傳奇類劇集在寓教於樂中以正確的史觀引導觀衆,發揮真實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