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道“團寵”南沙 大未來照進現實

“灣區交通中樞、通江達海門戶”,這是今年年初,廣州市級層面編制《南沙區交通規劃優化提升及近期實施計劃》所定下(以下簡稱《計劃》)的發展目標。

南沙坐擁粵港澳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方圓100公里內匯聚了大灣區11座城市,連接着多個客流如織的國際空港與海港。“聯則通,通則興”,交通無疑是南沙加速崛起的“硬脊樑”。

自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以來,南沙積極構建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南沙大橋、明珠灣大橋、紅蓮大橋建成通車,廣深港高鐵慶盛站、廣州地鐵18號線首通段開通運營……一條條區域“大動脈”貫通,讓南沙內聯外通不斷強化。今年6月,南沙國際郵輪母港順利開港開航,從南沙出發,坐郵輪看世界不再是夢想。隨着將來深中通道南沙支線、獅子洋通道、廣中珠澳高鐵等建成通車,南沙協同港澳共建高水平開放門戶的基礎將更加堅實。

風物長宜放眼量,“大通道”向“大未來”。

“通”,對南沙而言任重道遠。上述《計劃》指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南沙與灣區城市“1小時交通圈”,到2035年,建成暢通南沙、貫通全市、直通灣區、聯通港澳、融通全球的灣區中心交通樞紐。

“通”,對南沙而言意義深遠。到2035年,南沙要實現“灣區30分鐘優質生活圈”“全球12小時航空經濟圈”“全球123快貨物流圈”。

從大灣區地理幾何中心走向服務中心、功能中心,南沙正在以更開放、更奮發的姿態,加速融入大灣區發展格局,提升互聯互通水平。當然,無論逢山開道,還是遇水架橋,“天塹變通途”絕不只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升級完善,更是南沙推動區域合作與協同創新,走向全面開放和跨越發展的重大戰略機遇。

面向世界、協同港澳、立足灣區、同頻廣州、服務未來,《計劃》從這5個維度提出了具體任務與行動計劃,指引南沙打造“灣區交通中心”。在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背景下,南沙以互聯互通促進開放融合,以開放融合倒逼改革創新,強化全球資源配置,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將有力支撐南沙建設成爲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戰略性平臺。

《創享灣區》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