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助力勞動者技能提升——打造工匠“搖籃”

來源:山西日報

原標題: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助力勞動者技能提升——(引題)

打造工匠“搖籃”(主題)

山西日報記者 楊文俊 通訊員 張亮

不到兩年的時間,月薪從2000元漲到了8000元,對於大同市雲州區農民工韓波來說就跟做夢一樣。“在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學了3個月的焊工技能,畢業後就被企業直接錄用,每月能拿8000元的工資。如果沒有工會,誰能讓我改變這麼大?”韓波激動地說。

實現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高技能人才的支撐。2017年以來,大同市總工會在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實踐中,探索工會職業教育新途徑,建立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推動更多產業工人由“工”變“匠”。

通過“回爐再造”,一批知識型、創新型、技能型人才在雲中大地涌現。同樣依靠技能提升改變職業軌跡的,還有全國技術能手、大同泰瑞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鋼筋班帶班班長吳燕飛。

2020年,吳燕飛代表山西參加全國扶貧技能大賽。開賽之前,吳燕飛在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進行了爲期1個月的培訓。工匠學院的老師們不斷地給他強化理論實操知識,讓他自信滿滿地走上賽場,最終取得了全國第三名的優異成績。隨後,吳燕飛被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聘爲教師。

由“工”變“匠”,由“匠”育“人”。多了一重身份的吳燕飛,傾其所有、授人以漁。每次講課,他都要爲學員作示範,學員操作時,他不停地穿梭在學員中間,檢查每一個步驟,耐心地向學員們講解規範操作的必要性。“作爲一名工人,我在學院遇到了很多良師,他們爲我指明瞭職業道路;現在我作爲一名教師,也要肩負起同樣的責任,幫助更多工友在這裡實現人生理想。”吳燕飛說。

辦學中,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推進職工職業技能、綜合素質“雙提升”,先後聘請了高校教師、“大國工匠”“大同工匠”等40多位行業專家爲教師,培養高質量發展的急需人才。學院將專業化管理團隊與教師隊伍競合、融合、配合,學校像工廠,教室像車間,學生像徒弟,老師像師傅。

像韓波、吳燕飛那樣,從無文憑、無技能、無保障的“三無”轉變爲有文憑、有技能、有保障的“三有”,更多的產業工人通過培訓,坐下來能寫、站起來能講、帶團隊能幹、做科研能鑽,勞動精神、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凝結在職業素養之中。

把課堂搬到家門口,是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服務一線工人的一個“切口”。一線工人技能提升有需求,但大多困擾於往返城區的距離。工匠學院把課堂搬進企業廠房車間,利用工人晚上休息的時間進行理論技術培訓,讓更多技能人才在家門口有“蓄能充電”之地。這也讓農民工有了交流溝通的場所,讓他們聚在一起分享工作的經驗和感悟,在互學互幫互助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使工地上的夜生活變得更加溫馨和諧,找到了“家”的感覺。

爲了更高效率提升產業工人的素質和技能,工匠學院打造了“全時段全方位”的教學模式:春季爲即將就業的產業工人開展“花開滿園”崗前技能培訓教學;夏季將課堂搬到了工地和車間,利用晚上開辦職工夜校;秋季利用“工匠學院雲課堂”,將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相結合;冬季根據建築行業冬歇期的特點,開展“冬季蓄能充電培訓”教學,幫助產業工人提升技能水平。

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堅持從實際出發,激發人才活力,把握教育、科技、人才之間的相互關係,瞄定目標,小步快跑,積累經驗,量化成效。四年來,工匠學院重點培育了鋼筋工、砌築工、焊工等3個特色工種,呈現出特色工種優勢明顯、培育成效明顯、職能素質提升明顯“三個亮點”,培訓了3萬多名產業工人,頒發各類職業證書1.5萬餘本,先後評比選樹40名“大同工匠”,延伸了產業鏈,提高了價值鏈。

近日,全國總工會公佈了2024年度重點支持的100家工匠學院,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的成功入選。經過四年發展,大同市總工會工匠學院逐漸成爲職業教育的“火車頭”、人才培育的“蓄水池”,越來越多的高技能人才在這裡淬火成鋼,在高質量發展中挑大樑、當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