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重考、端盤洗碗 他從「魯蛇」變大學教授:若孩子找不到學習動機和目標 就讓他去做這些事
照片提供/簡志峰教授
若時光倒流,問少年的簡志峰「爲什麼讀書?」他會回答「不知道」。對他來說,唸書、考試這一切都令他困惑和厭惡,國、高中時期過得十分壓抑且慘淡。
中原大學教育所副教授簡志峰形容自己的求學經驗,「就是現在年輕人口中的『魯蛇』(loser)。」國高中時期成績總是倒數、大學重考、研究所考了10間,全部名落孫山。
大學畢業後去美國做餐飲,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下定決心重拾書本。接下來的人生彷彿「開外掛」,半年內考取德州農工大學(Texas A&M University)研究所,5年內一口氣讀完碩、博士。
簡志峰自己也沒想過,小時候不愛念書的他,現在竟然成爲大學教授且熱愛閱讀,除了大量研讀學術論文和期刊之外,平均一年至少閱讀近百本書,成日書不離手。
從小父母期待他當老師
出身屏東鄉下的簡志峰,是家裡的長子,媽媽從小對他的期待是,以後當老師。
簡志峰說這與媽媽的成長背景有關。她是家裡的長女,從小照顧弟妹、幫忙家務、下田工作,人生最大的遺憾是沒辦法好好唸書;當了媽媽之後,一心希望兒子好好唸書、考上師範學院,幫她爭氣。「南部人對老師這個職業很嚮往,不僅受人尊敬,而且是鐵飯碗,」簡志峰說。
爲了讓兒子好好唸書,媽媽幫他打點好一切生活大小事,也不讓他做家事,對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專心讀書」就好。偏偏他對學習沒什麼興趣,一點都不喜歡唸書。
國、高中是他最痛苦的時期。他的成績不好、常不及格,總是班上倒數,但爸媽透過地方人脈關係,把他送進「升學班」。
在學校,常被老師體罰、打罵;回到家,爸媽也會叨唸「不是都已經讓你專心讀書就好,什麼事都不用做,怎麼還念成這樣」。爸媽私下還特別花錢,請來名師做家教,但他的成績還是沒有起色、一樣不及格。
簡志峰聽不懂老師教的,只好囫圇吞棗、死記硬背,就連數學都是用背的。「國、高中時期,就是一直在失敗中循環,最後變成『習得無助』。」
簡志峰說:「在那個年代,只有成績好的學生,纔會被大人好好對待。」他最討厭過年時,親戚見面就「比」小孩,比考試成績、課外競賽表現,那種不如人的感覺令他很難受。
重考念大學,仍是玩四年
念屏東高中時,成績仍然吊車尾。考大學時,只考上後段的私立大學,爸媽勸他「只要分數再進步幾分,就可以上師院了。」
於是他選擇重考,這一年他借住在高雄的親戚家,白天到補習班上課,「生活被大人和補習班擺佈和規劃,沒有任何自主性,一樣痛苦而無趣。」無心學習的他,可想而知,儘管重考、最終還是沒能考上師範院校。
國、高中階段,完全沒有任何探索的機會,填大學志願時完全是「分數」導向。「因爲數學太爛,所以跳過商學院科系;最想念的是英文系,但分數填不上。」最後考上東吳大學社工系,但他其實根本搞不清楚念社工系學的是什麼。
進入大學後,唸書壓力瞬間獲得解放,每天只想玩樂、熱衷於社團;事後回想,「就是人生沒有目標」。大學四年,唯一確定的是,畢業後不想走社工。
此時,爸媽仍一心期待他可以當老師,鼓勵他去考研究所、同時修教育學程。簡志峰報考了10間,全部沒上,其中也包括他現在任教的中原大學。
到德州去端盤子、做餐飲
完全沒有人生目標和方向的他心想:「既然我不是讀書的料,就不要再考研了,不如去美國賺錢。」他的大舅在90年代移民美國、開餐廳,全盛時期在3個州擁有10間餐廳。
被當成接班人培養的他,每天工作超過13個小時,除了炒菜之外,洗碗、端盤子等所有事情都要做,累到不行。有時候遇到臺灣的留學生到餐廳吃飯,他們會邀請簡志峰參加派對,看到他們當學生好快樂,他突然有點想念學生生活。
半年下來,餐廳長時間、體力活的工作,讓他認真思考,「這真的是我想要的人生嗎?」自此之後,他下定決心好好讀書、考研究所。
「在餐廳工作的經驗,是我人生很重要的一個轉折點。」過去,唸書之於他的意義是,努力考上好學校、達成父母的期待。開始工作之後,他才發現學習有多可貴。
此時的他已26歲,每天讀書8小時,「學習不再痛苦,而是一種喜悅。」過去念大學時,無論怎麼準備、都無法達標的托福考試,竟然在讀語言學校的一週內,就考出差一點就達標的分數。他突然覺得「自己好像也是塊讀書的料。」
簡志峰只花了半年,就通過託福和GRE。原先他設定的目標是全美排名200名左右的研究所,沒想到最後申請上德州農工大學,德州排名第2的學校、全美排名約60名內。
學習沒有成就感,就會習得無助
因爲自己的求學經驗,簡志峰很能理解孩子聽不懂、學不會的痛苦。他現在研究、也教學習理論,「學習如果能夠掌握方法的話,就可以有效幫助孩子成功。」
他觀察,通常孩子出現學習落差、跟不上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學科的基礎不穩、先備知識不夠,愈往上走、無法理解新的知識。「如果缺乏先備知識,老師教新知識、跟你的先備知識沒有連結的時候,兩者的連結就斷掉了,這是學習垮掉的最大問題。」
「如果輔助學習或補救教學,只是把早上老師教的,再重教一次,孩子還是學不會。就像小狗的汪汪聲,你聽不懂,牠叫再久、你也聽不懂,最後只好把汪汪聲背起來。」比較好的改善之道是,找出缺乏哪些先備知識,例如:孩子不會國8數學,可能是因爲小6或國7某些數學單元沒學會,回頭補好所需的基礎。
最重要的是,從基礎開始、逐步打底,孩子學得會,自然能夠獲得成就感。反之,「當你一點成就感都沒有的時候,就會習得無助了,」簡志峰說。
孩子沒有學習動機,怎麼辦?
很多師長憂心孩子沒有學習動機和目標,簡志峰很能理解孩子的心情,「填鴨式教育、考試導向的升學制度,破壞了學生的學習胃口。」
他說:「要孩子早早就找到人生目標,並不容易,我自己也是直到26歲才找到學習的動機。」他建議,父母可以陪孩子設定一些「可完成的」小目標,「一下子設定太高或太大的目標,孩子可能會覺得離他太遠了、他做不到,而缺乏動機。」
另外,他分析,現代有太多聲光誘惑、各種娛樂性事物唾手可得。「這些感官刺激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像是吃美食、玩手遊、看影音等,令人感到快樂和愉悅。
但「快樂和幸福的層次是不一樣的。」簡志峰說:「幸福是,你對某件事有熱情或感興趣,很努力地達到設定的目標,或是變得進步,情感上獲得滿足、感到幸福。」像他在準備考GRE和託福時,設定考上理想學校的目標;過程中每天努力地背艱澀單字,苦讀唸書,最終申請成功時,所獲得的幸福感不言而喻。
簡志峰用自己的例子,鼓勵學生年輕時,儘量多方探索、不要怕失敗。他也建議父母,若孩子找不到學習目標或動機,「就讓他去體驗、嘗試、工作、出走,若一直綁在學校的學科學習裡,學習只會被視爲應付父母的苦差事。」
延伸閱讀:
國中成績吊車尾,高中留級!走過痛苦求學路,北市復興高中校長劉桂光:沒有一個孩子應該被放棄
大女兒28歲辭掉工作,重念大一,小女兒留學返臺端盤子;溫美玉:不幫孩子做決定,「放手」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防空洞變教室!PISA調查:烏克蘭學生在校狀況,不遜於英美,「情緒韌性」是關鍵
文章授權轉載自《未來Fam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