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失竊記:消失的庫房珠寶,與殖民歷史的文物返還爭議

圖/美聯社

【2023. 8. 17 英國】

大英博物館失竊記:消失的庫房珠寶,與殖民歷史的文物返還爭議

「大英博物館再度遭竊,是監守自盜或『文物返還』...?」世界最知名博物館之一的大英博物館,在8月16日公告館內的收藏品失竊,並且已開除一名涉嫌竊盜的員工。根劇館方的說法,丟失的藏品是存放在庫房中並未展示、珠寶一類的小型物件,年代從西元前15世紀到近代的19世紀都有,但具體丟失的數量多少?又是哪些文物品項?大英博物館並未多作說明,僅表示全案已通報警方調查中。這不是大英博物館首次發生失竊,過去還有2011年卡地亞鑽戒案、2004年中國珠寶案、2002年希臘雕像案,相關事件也扯上了殖民劫掠、文物返還的爭議。

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在8月16日發出公告,表示「發現收藏品遺失、被竊盜或損壞,一名工作人員已被開除」,館方表示目前已通報警方進行調查,同時啓動緊急措施加強安全管理、也針對館內收藏品保管進行對策檢討。

針對失竊的藏品,館方並未交代太多細節,僅表示種類包括黃金珠寶、寶石、半寶石、玻璃等小型物件,這些失竊文物的時間跨度,從西元前15世紀到近代的19世紀都有,但並未公告具體遺失的數量、文物名稱、以及失竊的時間點。

這些失竊物件在近年都沒有公開展覽過,平時存放於庫房中,提供館方人員進行學術研究用途。大英博物館的館藏庫房戒備森嚴,進出有權限的限制和申請流程,因此如果「無故遺失」,推測的可能性之一是內部人員所爲。

圖/美聯社

雖然館方同步表示「開除了一名員工」,但這名員工的身分、負責的工作項目、以及具體涉案情節爲何?同樣沒有進一步的說明,因此尚未能推斷該名員工是否爲監守自盜的竊賊本人、或是因爲安全管理失職;館方只有補充說道,全案已由倫敦警察廳介入調查中,且「嫌犯尚未被捕」,並會盡力追回遺失的文物。

「這件事非常罕見,我們極爲重視館藏文物的保管。」現任大英博物館館長費雪(Hartwig Fischer)在公告中如此表示。在這份公告裡,有館長費雪以及大英博物館董事會主席歐斯本(George Osborne)的官方發言,但也僅是以官方態度作出對外迴應,歐斯本承諾館方未來要做的三件事項:(一)找回失竊文物、(二)找出方法預防類似事件、(三)用盡方法加強安全管理、典藏紀錄,以確保事件不再發生。

預計在2023年底之前,大英博物館將針對失竊與安全管理問題,提出一份檢討和對策報告。

實際上這並非大英博物館首度有文物遺失,最近一次是2017年時公佈,館藏的一枚卡地亞鑽戒就不翼而飛,這是在現任館長費雪於2016年新就任後不久爆出的事件,而且根據當時館方的說法,早在2011年就已經失竊,直到2017年才由館方對外公開。

這枚卡地亞鑽戒由匿名人士捐贈給博物館,價值75萬英鎊(約新臺幣3,000萬),當時都還在庫房進行維護和研究中,並未公開展覽過;在當時館方的檢討中,也懷疑是內部人員監守自盜,並對外承諾要強化安全管理、嚴防類似事件再度發生。沒想到事隔多年,就在館長費雪即將於2024年卸任之前,又一次發生庫房館藏珠寶失竊案。

2015年查爾斯王儲參觀大英博物館。 圖/美聯社

圖/路透社

另外兩件大英博物館失竊案,則是發生在展覽區:2002年希臘大理石頭像、以及2004年中國珠寶的兩起盜竊案。

2002年失竊的希臘大理石頭像,年代約在西元年6世紀,在19世紀時成爲大英博物館收購的藏品之一。2002年7月,放在展覽室中、原本固定在底座上的頭像遭竊,而後便下落不明。2004年的中國珠寶,則是存放在展區的櫃子裡展示,結果遭到竊賊撬開後搜刮,總共有10個物件被盜,包括唐代青銅鏡、以及橫跨唐代到明代之間的物品(耳環、髮夾等)。

此類竊盜案不僅暴露大英博物館的安全管理問題,影響館方形象之外,長年來對於博物館的「不義館藏」問題——批判大英博物館劫掠文物、殖民主義的歷史,也有呼聲要求這些文物應當返還,種種爭議也在類似的失竊案發生時,讓館方頗爲尷尬。

那麼這一次2023年的失竊記,會不會和近年文物返還爭議有關?有調查相關的知情人士向英國《每日電訊報》透露,遺失的物件都尚未公開展示過,目前已知失竊案「與任何意識型態或政治主張無關」,並未涉及文物返還運動。

大英博物館館長費雪的任內,就處理了不少關於文物返還的案件,而這也與費雪個人的研究專長領域有關。例如2018年,博物館就將大批的伊拉克地區文物交還給伊拉克政府(參閱:〈文物大掠黑歷史:英國交還伊拉克「走私古文物」〉)。近年來,館方也試圖在殖民歷史、帝國主義的議題上,用展品來回顧、檢視這段被認爲黑暗不義的過往;而民間也有人發起「不舒服展覽」活動,以批判性的角度重新審視大英博物館的收藏。

英國倫敦大英博物館展出當代雕塑家Ron Mueck的藝術作品。 圖/歐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