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未來醫院」!華碩、英業達、廣達、鴻海攜手醫界

英業達旗下英華達打造的「思邁智慧輸液系統」打入北醫體系及臺大醫院。英業達/提供

「未來醫院」樣貌會如何?隨護理師缺乏、2025年超高齡化社會來臨,科技與醫界專家大預測,AI判讀秒知生死、在宅治療、精準化醫療、AI物聯網裝置將打造全新的醫療生態系,北醫與華碩(2357)、英業達(2356),臺中榮總與廣達(2382)、鴻海(2317)攜手合作,科技業跟醫界更緊密合作。

北醫大學董事長陳瑞傑指出,健康醫療4.0有三大重點,1是AI,2.是精準醫療,3是研究醫學,他表示通用醫療智慧已經不適用,並非不抽菸就不會得肺癌,也不是每天走一萬步就不生病,個人化醫療很重要。

他表示醫院過去是集中式,病人治療好纔回社區,但未來社區治療比例會愈來愈高,走向「Hospital at home」概念,爲此北醫三家醫院也集中成立一個Call center,提供共同照護系統服務能量。隨醫護人力缺乏,醫院未來5~10年將有許多變化,北醫體系已關掉20%病牀,未來醫療會兩極化發展,不分醫院內跟外,IOT越來越厲害,超高齡社會會流行健康宅或在宅治療。

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也指出,後疫情時代醫療會朝三方向發展:個人化、虛擬照顧(Virtual Care)、醫療韌性。

陳瑞傑表示,遠距醫療指醫護跟病人不在同一個病房,不侷限偏鄉,護理站距離病房10公尺就算遠距,北醫跟華碩合作,使用華碩的智慧手錶讓住院病人隨時測量生理數據,護理師不必來回過去察看,這套運作方法也適用病人返家後在宅照護,未來慢性病人每三個月要回診一次,也可改複合式:一年兩次遠距、兩次實體門診,減輕健保給付跟交通碳排。

下一步北醫將與華碩合作AI內視鏡,讓AI做檢查過程紀錄,把鏡頭前進幾公分看到的病竈都記錄下來。若病人不住院,陳瑞傑坦言最大挑戰其實是健保,因爲現在是以件計費(fee for services),未來是案例收費。

他透露,今年造美國灣區開幕的未來醫院UCI Health,其設計完全預告未來趨勢,包括急重症住院病房極少,最大一座建築提供先進醫學服務,包括提供遠距、居家醫療,以因應在宅治療做視訊及到家看病,24小時一週7天服務,比臺灣醫院還拚命。

北醫大的數位化,攜手華碩、英業達

北醫本身的數位化,陳瑞傑提三大重點,第一是自行開發醫院管理系統,最大目標是讓醫護工作簡化,其次針對護理站工作中的文書處理、交班等工作,利用AI模型協助,大幅減少三分之一工作量。

陳瑞傑舉例,過去白班交給小夜班要花一小時,因爲小夜班只有3人,一人要顧16人,一個病人要5分鐘處理,但現在一個病人可以5秒鐘交待備載,16人也不用10分鐘,「現在他們覺得5秒也太久,最後是16人一次完成。」護理師就不需延後下班。

第三,北醫跟英業達集團旗下的英華達合作,陳瑞傑表示,以前不知道,後來發現傳統輸液幫浦錯誤率高達10~40%,北醫決全院一次更換1,200臺「思邁智慧輸液系統」,讓錯誤率降至0.44%,他開心說「最近臺大說要跟上來」(臺大宣佈採購3,000臺)至少北醫算開先鋒。

臺中榮總20秒知生死!攜手廣達、鴻海(2317)打造智慧救護車

臺中榮民總醫院也是醫界數位化領頭羊,院長陳適安表示,慢性病人拿藥不需要每次掛號取藥,只要前一天輸入計劃取藥時間,當天開車經過院區類似得來速窗口,打開車窗就可以從藥劑師那邊拿到第二個月的慢性病藥。

其次,病人看病若得2個禮拜後回診看報告,這病人可能半個月都睡不好,現在影像AI 20秒就能診斷告知有沒有癌症腫瘤,「馬上知生死」,能大幅減少病人焦慮。

他透露,3個月前臺中榮總跟NVIDIA合作,用H200訓練AI寫病歷。每週末前夕,住院醫師都必須把一週以來病人狀況寫成一頁備忘錄,假設一份備忘錄要花20分鐘,10份病例就要快3小時,住院醫師爲了交班,整個下午都在做這件事。

現在生成式AI兩分鐘內可以把一週病人摘要寫出來,但關鍵是是否有誤,目前醫院也做比對驗證,找主治醫師親自教導AI,現在9大項目中,AI跟住院醫師寫出來的摘要幾乎沒有差別。

不過他也提醒,有種例子讓院方比較擔心,就是住院醫師的養成過程,是否能用AI。他指出,住院醫師早上7點或7點辦要參加病例研討會,若明天要報告一個病例,而病人已經住院三週,醫生先作一個摘要,並計劃下一步診療對策,這至少要花2~3小時下班時間去撰寫,但用AI很快就能完工,但對住院醫師的養成到底好不好?受到質疑。

陳適安表示,住院醫師要挑病例,過程需要思考跟找過去論文,找出病例影像檔案,組合起來做邏輯思考,若靠AI導引教育,未來專科醫師面對真實場景時,如何解決緊急問題?比方外科醫師開刀中途不知下一步如何做時,會不會喪失思考能力?

「對一般的慢性疾病,可以用AI解決,但是攸關生命的抉擇點,如果一個住院醫師是用生成式AI來訓練的話,我們覺得這是一個很大的疑慮。」他說。

在醫材方面,臺中榮總則跟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合作,在埔里分院的急救車上重症病人上車後,立即貼上心電圖貼片連線醫院,車上還有鴻海的血壓監視器,沿路發送生理訊息,透過中華電信協助建置全5G網路,讓埔里山區1個半小時車程都能提前傳送,護理師並能透過Google地圖知道救護車抵達時間,準備開刀房無縫接軌,目前已救治近400位病人。

華碩雲端總經理吳漢章出席臺灣數位產業發展協會健康臺灣論壇演講。王鬱倫攝影

華碩AI內視鏡病竈輔助系統提升醫生診斷精準度。華碩/提供

北醫大學董事長陳瑞傑出席臺灣數位產業發展協會健康臺灣論壇演講,他指出未來生病不必住院,自宅治療趨勢明確,護理師不足及高齡化社會都是原因。王鬱倫攝影

美國灣區的UCI Health醫院今年7月開幕,被稱爲未來型醫院,跟傳統醫院設計差異極大。UCI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