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嘴”餘承東,今年特別愛吵架

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發佈

作者:方斯嘉

編輯:陳澗

設計:嵐昇

這段時間,電商界最熱的主播是董宇輝。科技界呢?餘承東算一個。

他一句“遙遙領先”,讓華爲的產品深入人心。有說法是,連華爲高管都說,餘承東是“宣傳委員”。

由於喜歡“口出狂言”,餘承東一度被喊作“餘大嘴”,這似乎是粉絲對這位中年男人的“暱稱”。

如今,這位華爲高管又在汽車圈四處懟人。眼看問界的銷量上去了,餘承東還沒有停嘴的打算。他到底在想什麼?

車圈“外行”到處懟人

今年,“餘大嘴”頻頻出現。

3月底,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表示,無人駕駛那都是扯淡,弄個虛頭巴腦的東西那都是忽悠,它(無人駕駛)就是一場皇帝的新裝。

餘承東不服了。在4月問界的新車發佈會上,他直指:“說自動駕駛是扯淡有兩個原因,或者是對行業不瞭解,或者是故意這樣說的。”

反駁之時,也不忘爲“遙遙領先”進行“帶貨”。他的原話是,“說這話的大佬應該是故意打擊這個行業,‘遙遙領先’不是隨便說的,只有做到了才能吹牛。”

有意思的是,問界銷量越好,餘承東吵得越兇。

據乘聯會數據,今年1-8月,問界M7的累計銷量僅爲7936輛,平均月銷量不過千。直至9月下旬,新款產品問界新M7系列車型發佈之後銷量出現明顯增長,甚至月銷過萬。

11月初,餘承東又和同行“吵”起來了。

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提到,“友商講了AEB(指汽車自動緊急制動系統),我認爲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何小鵬抨擊同行稱,把客戶當小白鼠是不對的,“我在汽車行業裡幹了幾年,是不太願意這樣的。但是我們一定會把AEB幹得更好。”

雖然何小鵬沒有明確點名問界,但外界大多認爲,他是“針對問界新M7大定用戶的調查結果,很多人都願意爲AEB買單”作出迴應。

餘承東又不服了。他說,“連AEB是什麼,居然有車企的一把手還根本沒有搞懂呢!”

▲餘承東朋友圈打嘴仗。

針對餘承東的言論,何小鵬反駁稱,“我最近評價了一個行業亂象,結果行業沒急,非行業的倒急了,不知道他急什麼。”

直指餘承東是“外行人”。

雙方爭論的AEB(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是指自動緊急剎車系統,這也是與王傳福爭議的“無人駕駛”的最基礎一環。

“該系統可以最大限度地進行自動緊急剎車制動或使車輛減速,從而降低與前方車輛或行人發生碰撞的概率,避免事故發生。”比亞迪旗下騰勢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趙長江曾介紹道。

不過,餘承東與何小鵬的“吵架”更像是一種造勢。

一位業內人士對澎湃新聞評論,“在沒有嚴格測試的情況下,你不能對他們的技術作出準確的判斷。當下看,其實可能都沒有合適的評判標準。”

所以,這些大佬都心知肚明,吵一吵得了。

不出意外的,這場口水仗以體面的方式落幕。11月9日,何小鵬表示感謝餘承東的建議,並強調誤會後更容易成爲好朋友。

12月初,餘承東又對“懂車帝”發飆。

在《2023懂車帝冬測》約20款車型中,比亞迪仰望以85.08%的續航達成率排名第一,問界M7增程版以31.6%的續航達成率排名倒數第一。

這樣的結果讓餘承東極爲不滿,怒斥“坑人的測試,誤導民衆!科學與嚴謹纔是應該遵循的基本規則!”

▲餘承東對懂車帝冬測結果表示不滿。

懂車帝疑似對車企的質疑進行迴應。之後,在零下40度的漠河舉行冬測開放日,進行全程直播。尷尬的是,測試中,問界M7只跑了10.6KM。

與其說餘承東在吵架,不如說他在變相帶貨。

在與比亞迪、小鵬的“爭吵”中,餘承東將問界與這些車企對比,無形中讓問界和這些車型處於“同一位置”。這是任何一款新車,花大量公關費也不一定能做到的事。

餘承東在擔心什麼?

餘承東不惜與同行叫囂,一定程度上,可能源自問界的銷售壓力。

今年上半年,問界在市場上反響平平,一度讓華爲衆多高管煩惱不已。2月時,便有論調稱,問界會是第一個倒下的主流車品牌。

據賽力斯集團月度產銷快報顯示,今年1至8月,賽力斯汽車(主要爲AITO問界系列+賽力斯SF5)銷量位於低位,最低月銷量爲2953輛。直至9月,驟然出現反彈,從7125輛直衝20318輛。

由於賽力斯SF5銷量極低,一些車媒認爲,銷量數約可參考爲問界品牌的全部銷量。

▲賽力斯銷售數據,由無冕財經制圖。

直至今年下半年,問界銷量突然飆升。據長江商報,2023年10月和11月,問界M7(含問界新M7)銷量分別爲1.22萬輛和1.7萬輛,連續兩個月過萬輛。

銷量突然增長的原因,首先是華爲品牌加持。

汽車界的普遍共識是,華爲Mate 60 Pro手機的上市,讓華爲品牌爆火。車fans創始人孫少軍認爲,問界新M7不是在原來池子裡的水來回倒騰,而是華爲mate系列巨大社會影響力,直接給池子裡引入了新水。

另有討論認爲,Mate 60 Pro的客羣,相對高端,具有一定消費能力,能篩選出一部分問界的目標客羣。

其次,是低價策略。

除了9月12日,問界新M7上市,車款從六座改成了大五座和六座等產品升級的原因外,相比老款將起售價下調4萬元,24.98萬的起售價被視爲“加量不加價”。

雖然問界銷售大增,餘承東心頭大石卻不曾放下。

要知道,在2022年,問界也曾爆火,全年銷售7.5萬輛,被稱爲“成長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品牌”。但好景不長,問界銷量2023年初上半年出現下滑。

不知是因戰略變化,還是問界銷量不佳,3月31日,華爲內部一封《關於華爲不造車的決議》的公告在網上流傳,任正非強調,不能使用華爲/HUAWEI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同日,華爲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再次強調:“有些部門、個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濫用華爲品牌。緊接着,餘承東下令,拆除華爲店內賽力斯車涉及HUAWEI品牌所有宣傳物料。

對於一直推動華爲汽車事業的餘承東來說,壓力不可謂不大。對餘承東來說,想必不希望“銷量悲劇”再次發生,接連推出新產品,並參與價格戰。

11月9日,華爲與奇瑞合作的智界(Luxeed)系列首款車型智界S7正式開啓預售。餘承東說,“公司內部爲這款車型的定價吵得不可開交,目前四個版本的售價都是虧損的,希望未來隨着起量,成本可以平衡下來。”

口水仗背後的一盤大棋

餘承東是華爲內部最堅定的“造車派”。華爲輪值主席徐直軍曾回憶,此前華爲幾位董事曾就造車進行表決,只有餘承東投了贊成票。

直至今日,汽車業務仍是華爲唯一虧損的板塊。有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華爲在汽車零部件研發上已經花掉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00多億元。

那麼,如何挽救虧損的狀態呢?

單靠一個問界是絕對不夠的。簽下更多合作方,製造更多量產車,才能保證車BU的生存。

所以,作爲華爲汽車業務中,目前最爲成熟的問界,是否能獲得市場認可,變得至關重要。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如果新M7能成爲爆款,其將爲問界品牌帶來更多利潤和市場份額,有助於品牌的長遠發展。

需要正視的一個事實是,並非每家車廠都願意與華爲合作,除非華爲能開出更具吸引力的條件。

餘承東也坦承,“面對一家被制裁的公司,歐美日的車企很難將華爲作爲主力智能化供應商,因此我們只能找國內的車企合作伙伴;李想、李斌這樣的新勢力車企都有自己的追求,不會選擇我們;傳統車企如果害怕失去靈魂的,也不會選擇我們。”

首先,不願淪爲“代工廠”的車企們,都謹慎選擇與華爲合作。

2021年6月的上汽集團股東大會上,投資者向上汽集團董事長提問,是否會考慮在自動駕駛方面與華爲等第三方公司合作。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迴應:“如此一來,它成了靈魂,上汽成了軀體。”

其次,車企恐懼的是,與華爲合作是在養肥一個競爭對手。

華爲宣稱不造車,但誰知道哪天就會改變風向,畢竟,華爲當年也曾宣稱不造手機。

餘承東想出的新辦法是,以股權合作,吸引合作方。據第一財經,新公司設立時,華爲會將相關知識產權注入新公司,而新公司成立後,自主產生的知識產權歸新公司所有。這從一定層面上解決了過往車企擔心的“靈魂”歸誰的問題。

另據“遠川汽車評論”,華爲將保證對合資公司的絕對控制權,讓股權佔比不低於60%。這意味着,車企對“靈魂”的擔憂解除了一部分,但可能不多。

11月28日,餘承東在智界S7及華爲全場景發佈會上表示,新公司已向賽力斯、奇瑞、江淮、北汽發出股權開放邀請,並希望一汽集團加入。

現在可以看清的是,餘承東接下來將對汽車業務攤開一張大網。

鋪開這張網,最基礎的條件是問界是否能獲得認可。所以,餘承東瘋狂維護的,不單是問界,還有華爲汽車業務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