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大量葡萄園變成蔬菜田 信義鄉傳統農作面臨轉型挑戰
葡萄晚腐病最近侵害南投縣信義鄉,孢子病菌可令果實腐爛乾涸,讓農民不得不轉型改葡萄園轉種蔬菜。記者黑中亮/攝影
南投縣青梅總產量佔全國3成以上,目前雖進入採收期,但面對氣候變化無常,不只產量是盛產年的3至4成,大小不一的梅果,更影響到青梅的收購。農會總幹事何建中憂心指出,不只是梅子減產,信義鄉去年開始也發生農民棄種高成本的葡萄,改種市場價格相對穩定的蔬菜,甚至有葡萄農友已嘗試新的轉型策略,改種植高山芒果,代表地方農業確實已碰到不少困難。
何建中指出,信義鄉的青梅及葡萄鄉內最重要的農作物,而且在拍賣市場都是最高價的農產品,但近年來因爲氣候的變遷,受到病蟲害的影響太嚴重。青梅經歷3次不同的開花期,民衆賞花時,雖然看到梅花開得很漂亮,天氣的忽冷忽熱造成花期不定,直接造成授粉結果不太理想。第一次結果雖然較大,但第二、三次結果就出現樹上掛果減少很多的現象。農民非常擔心下,農會上週開完收購會議預估產量不到一半,只剩下2000公噸。
沿着陳友蘭溪畔而行,何建中說,「左手邊那邊有一大片,全部都已經改種蔬菜了,不只河岸的那一邊,再靠近河牀這邊的大量葡萄園」,農民面對難以克服的晚腐病病蟲害,加上農業缺工及的農藥肥料成本上漲,不得已開始棄種過去高經濟價值的巨峰葡萄,反而改種蕃茄、高麗菜及敏豆外,甚至有農民改種高山芒果。
何建中強調,每年3、4月原本是南投信義鄉青梅採收期,但受限於老梅園內樹齡超過40年的老梅樹處處可見,農業缺工造成人工採取成本上漲,大小不一的「公孫粒」,直接造成產量腰斬外,葡萄催芽劑的禁用後沒有替代品,使得整個發芽率會不良,葡萄農民的收益會變差,使得信義鄉葡萄產業會越來越少,有可能會面臨到完全停產的可能;加上人工肥料跟農藥的漲價,也是農民棄種葡萄轉作的原因之一。
特別是葡萄的晚腐病,更農民的心中之痛,過去信義鄉約有600公頃葡萄園,現在大約剩下150公頃,因爲當所有的成本都投入後,到了最後要收成時,農民打開套袋才知道晚腐病那麼嚴重,所以這個成本都已經放了,農民不只血本無歸,更欲哭無淚,使得農民不得不放棄,更因爲這幾年蔬菜價格相對的平穩,葡萄園變成了蔬菜園,改種蕃茄、高麗菜、敏豆,其中不少也有轉作芒果了。
面對氣候變化無常,南投縣青梅目前雖進入採收期,但預估總產量是盛產年的3至4成。記者黑中亮/攝影
葡萄晚腐病最近侵害南投縣信義鄉,孢子病菌可令果實腐爛乾涸,讓農民不得不轉型改葡萄園轉種蔬菜。記者黑中亮/攝影
面對氣候變化無常,南投縣青梅目前雖進入採收期,但預估總產量是盛產年的3至4成。記者黑中亮/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