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信扶來敲門... 辜仲諒臂助弱勢逆轉勝

辜仲諒鼓勵員工每週末去陪伴弱勢孩子,並給予「公益假」。圖/本報資料照片

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自2011年推動「信扶專案」,緣起是他與屏東單親媽媽李映蓉(右三)的一場相遇,決心幫助全臺弱勢家長脫貧自立。圖/本報資料照片

信扶專案 十歲了! 「信扶專案」概念緣起於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尤努斯發起的「孟加拉鄉村銀行」。十多年前,中信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親自向尤努斯請益後,就立誓要幫助全臺3萬個弱勢家庭,但「給魚不如給釣竿」,弱勢家庭需要的不只是錢,而是整套「脫貧計劃」,與其靠各界善心捐款,不如靠貸款創業,自食其力、經濟自主,「臺版鄉村銀行」就此誕生。

近期紅遍全球的韓國電視劇「魷魚遊戲」,講述着一羣陷入嚴重債務和財務困境的人,只要參加完生死遊戲,活下來的人就可贏得鉅額獎金脫貧。在臺灣,弱勢家庭想要脫貧,不必冒生命危險玩遊戲,加入「信扶專案」、按部就班,就可重拾幸福,而這個專案的幕後推手,正是歷經人生轉彎、浴火重生的前中信金控副董事長、現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辜仲諒。

有諺雲:「當上帝爲你關了一扇門,就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這句話對辜仲諒來說最有體悟。2006年,因爲「紅火案」官司,辜仲諒辭去在中國信託銀行的所有職務,開始全心投入慈善公益,擔任中信慈善基金會的董事長,就在旁人爲之心焦時,辜仲諒的母親辜林瑞慧聽了反而非常高興,她說:「你已經證明有能力經營公司,對股東有交代,如今應該奉獻自己去幫助臺灣社會」。自此,辜仲諒就踏上了一條與人生預想完全迥異的路。

探訪單親媽媽 催生信扶專案

「我想到我父親、同時也是中信金控創辦人辜濓鬆先生畢生致力打造幸福企業,我的家訓是『取之於人、還之於人』,父親在1985年開始推動『點燃生命之火』爲臺灣弱勢孩童募款,守護孩子的信念默默影響着我。現在我有更多時間去臺灣一些偏鄉的角落,深入瞭解自己能爲臺灣做哪些事。」辜仲諒就在此時立下一個目標「要徹底解決臺灣的社會問題」。

探訪偏鄉的過程中,辜仲諒在屏東遇到了獨力扶養三位國小孩子的映蓉媽媽,一家人住在婦女庇護所,日子過得很辛苦。她在猶豫是不是該去高雄,找薪水更高的工作來扶養孩子,但是這樣一來,要每二到三週才能回家見見孩子。當下辜仲諒就陷入思考:如何才能幫助在臺灣所有像映蓉媽媽一樣的弱勢家庭。經過團隊不斷地思考與研究,「信扶專案」終於在2011年正式啓動。

「所謂『脫貧』不是指過大富大貴的生活,而是讓弱勢家庭逐漸有穩定收入、重新與社會順利接軌,讓孩子能在經濟穩定的家庭平安長大,這也是我對弱勢孩童的承諾,爲他們創造更好的未來。」辜仲諒強調。

辜仲諒表示,脫貧計劃不斷在改進。因爲發現,許多受扶助的弱勢家庭在計劃結束後,家庭經濟依然困窘,仍需回到社福體系仰賴補助爲生。因此除了補助與課程外,必須要有更積極的作爲,纔有機會使貧困家庭脫離現況。2011年推動「信扶專案」時,目標就是跳脫傳統單純給予補助、捐款的福利模式,改提供經濟弱勢家庭創業貸款,並透過積極的介入輔導,改善他們的財務模式,最終達到「持續賺取穩定的收入,並足以支應家庭生活開銷」的脫貧目標。

信用不良的家長 也有貸款機會

另外,親自探訪弱勢家庭的辜仲諒發現,臺灣部分弱勢家長可能因爲信用瑕疵,無法跟銀行借貸,即便他們有一技之長,想創業卻也不得其門而入,這羣人可能是曾經坐過牢、被地下錢莊追債的家長,如果無法解決經濟上的困境,重建與社會聯繫的正常管道,一旦接觸到毒品,後果更難以設想,因此中信在2015年重新調整專案的申請門檻,讓過去有信用不良紀錄的弱勢家庭,能重新建立與銀行之間信用的關係,輔導他們創業自立、獲取收入,有再次逆轉人生的機會。

辜仲諒強調,不同於政府的創業貸款,均須有創業事實或營業登記才能申貸,「信扶專案」可接受尚未實際創業者進行申貸,提供創業啓動資金;此外,當家長因生活風險延遲繳款時,專案不採用傳統的銀行催收通知,改以創業引導員關懷生活境況,進一步調整營運模式後協助還款。「信扶專案」協助落實中國信託企業社會責任願景,讓扶助經濟弱勢不再是某個部門的「業務」,而是全體同仁的核心價值。

身爲中國信託的大股東,除了推動信扶專案,辜仲諒表示,也樂見中國信託持續透過慈善、體育、教育、文教及反毒,多面向與臺灣共同面對且努力解決社會問題。

辜仲諒感性地說:「我父親曾說,中國信託要當對社會最有貢獻與影響力的企業,而非最賺錢的企業。」這句話始終是他的目標,也會身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