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逼基金清盤常態化:迷你基或自擔固定費用,要麼清盤,主要涉3000萬至5000萬權益基

財聯社4月12日訊(記者 閆軍)近期監管動向或將倒逼迷你基金清盤加速。

中國基金報消息稱,最新要求基金公司可自主承擔迷你基金所涉及的信息披露費、審計費等各類固定費用。該報道還指出,若基金公司不承擔迷你基金相關費用,則需要在今年6月底前給出解決方案,在今年年底改變產品迷你狀態或清盤。

財聯社記者獲悉,確有其事,已經陸續有公司接到當地監管的要求。“該要求是面向整個公募行業的,基金公司要根據自身情況拿出解決方案。”某公募人士指出,迷你基金的信披、審計等固定費用不得來自基金資產,也就是不需要基民承擔,這就倒逼基金公司有所行動,“二選一”要麼自行承擔,要麼基金清盤。

涉及範圍主要爲3000萬至5000萬的權益基金

業內所稱的迷你基金,一般指的是運作中基金資產淨值低於5000萬元或持有人數量低於200人的基金產品。發起式基金另有要求,發起式基金滿3週年需要規模達到2億元,否則需要強制清盤。

目前已經有多家公募接到了迷你基金費用的相關要求,“基金信披等固定費用是平攤到持有人身上的,規模越小,意味着平攤到持有人身上越多。我們此前也對不同規模的基金產品進行信披、審計等固定費用對每天基金淨值的影響。”某公募基金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測算結果顯示,規模超過2億的基金的費用平攤到每份上,對淨值的影響微乎其微,但是對於規模在3000萬的基金則的確會影響淨值。

有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迷你基金受到市場波動影響衝擊淨值,再抽取信披等固定費用,就很容易陷入越做越小的惡性循環中。

以信息披露費用爲例,基金有兩個階段的費用,一是在發行階段,需要進行信披,這部分由基金公司承擔;二是存量基金,所謂存量基金指的是跨過了發行年度的最後一天(12月31日),這部分基金的信披費用出自基金資產。

存量基金固定費用與類型、規模相關,1億規模以上封頂收取,規模越小,收取相對越少,固收類基金在5000萬元以下不收取信披費用,但是權益類的豁免是在3000萬以下,這也就意味着此次監管新要求影響最大的是規模處於3000萬到5000萬元之間的存量權益基金。

不過,也有基金公司表示,暫時還沒接到通知,但是公司內部已有討論,迷你基金的確是公司要處理的問題。

“並不是發行的基金都能做大的,A股市場表現好是天時,同業競爭少是地利,基金經理管理能力是人的因素,規模做大的基金也得有點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上述人士指出,在萬基時代,產品同質化嚴重,這就註定了有一部分基金淪爲迷你基金。

超過5000萬則不需要基金公司自主承擔費用,也引發藉助“幫忙資金”來逃避支付費用的問題,有基金公司向財聯社記者表示,監管也考慮到這一點,明令禁止幫忙資金“救”規模。

倒逼基金公司清盤常態化

中基協數據顯示,截至2月底,國內公募基金數量爲11643只,總份額爲28.02萬億份,資產淨值合計達到29.3萬億元,數據均創下歷史新高。在萬基時代,產品的同質化越發嚴重,在市場飽和之下,大量的基金淪爲迷你基金。

Wind數據顯示,以主份額的基金統計合併規模來看,當前規模不足5000萬的基金超過1300只,鑑於聯接基金與ETF基金計算有重合,粗略計算,迷你基金也超過千餘隻。

此外,在ETF迅速擴容之後,ETF迷你基金數量也超過150只。

早在2022年監管已對迷你基金做出過相關要求,敦促基金公司拿出迷你基金解放方案,並在審批中關注公司旗下迷你基金數量等問題,基金公司對迷你基金的清盤也在加速。

“監管此次從固定費用的角度倒逼基金公司作出選擇。也是從保護持有人利益角度、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出發,那些實在做不大的產品就不如清盤,未來行業清盤可能常態化。”某公募人士告訴財聯社記者,現在公募行業的現狀就是供給側同質化嚴重過剩,創新產品反而不足。順應監管趨勢,採取市場化處理也減少了清盤的障礙。

不過,也有公司有顧慮,認爲當前市場風格切換較快,風口可能隨時到來,公司進行全方面佈局也是希望在市場行情出現時,不錯過機會。“如果產品清盤,相關主題行情出現,再去上報新產品,一是流程耽誤時間;二是監管未必會批覆,影響公司的產品發展。”

受訪基金公司不約而同地提到了“種子”基金,基金公司在逆市中佈局的產品,“種子”基金有不少成功案例,發起式基金盛行,在市場反轉時能夠有產品做到承接,接下潑天富貴。有公募人士表示,這會讓公司慎重考慮會保留那些“種子”基金,清盤發展無望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