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價高於行情不揭露 網酸:不是被當「盤子」就是作價
▲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資訊服務網查詢。(圖/翻攝自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資訊服務網)財經中心/臺北報導
「不動產實價登錄」制度實施已5年,期間引發不少爭議,部分案例是因申報價格受疑慮而被隱匿,並未公開,一位民衆向媒體投訴,買房後申報實價卻未見於實價網刊登,原因是該價格高於當地行情,因此不予揭露,讓該民衆大嘆,現在要賣房,但沒有實價,買方也不知道從何出價。
該名民衆向《蘋果》投訴,2年前在臺中南區以總價約730萬元買下一間重新裝潢的透天厝,但確實申報實價後卻仍未見於網站刊登,後來詢問相關人員後才得知,該成交價與當地行情(約500萬元)相差太大,因此無法刊登。該名民衆表示,現在自己想賣房,但買方都以實價登錄作爲出價依據,也讓她大嘆,不知道要怎麼賣房子。
對此,有網友狂酸,「自己買貴當潘仔,還想找替死鬼哦?」、「就是作價失敗 所以生氣這樣的概念而已…」、「妳不是被當盤子,不然就是成交價造假…」,也有網友認爲,「實價登錄造假亂象一堆,就連裝潢款也灌在實價登錄裡面…」
不過,有網友認爲,實價登錄應該全部揭露出來,就算「偏離行情的也是看得出來」,就像親人之間的低價轉賣也會登錄,並且特別註記,「像我家隔壁就有市價3折的親人轉賣登錄」。
對此,新北市地政士公會榮譽理事長林旺根坦言,以目前地政機關所受理申報登錄的資訊,必須符合行情事實,也就是說,「異常」超乎當地行情的價格將不予以揭露,一旦揭露過高的成交資訊,可能帶領該區行情,引發一般民衆追價的情形發生。
儘管這項實價規範始於善意,避免誤導民衆,但林旺根認爲,臺灣應該仿效日本國家,將真實的成交紀錄全部揭露,支持實價登錄不要篩選,並揭露當地平均值、最高值、最低值,甚至是以分位數區隔價格的區間,讓民衆自行去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