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屆醫療奉獻個人獎之6/田惠文守護秀林原鄉23年 五全照護成全臺典範

田惠文(右)總是用心傾聽、關懷病人。圖/田惠文提供

打從國小開始,田惠文就坐在父親的摩托車後座,一同進入屏東深山爲部落居民治病。自高雄醫學大學畢業後,她被派到花蓮縣秀林鄉從事巡迴醫療,率領衛生所同仁逐一處理偏鄉肺結核、肝癌、肝病、糖尿病等健康照護問題,再到完善個案管理、全人關懷,視病如親。

手勢眼神克服語言不通

田惠文是臺東卑南族原住民,承襲父親志業,走上偏鄉行醫這條路。1997年初任秀林鄉衛生所醫師,一度短暫調到其他鄉鎮,2001年再回到秀林鄉衛生所擔任主任,守護鄉民的健康已23年。

田惠文(左)到部落家訪,騎乘摩托車雖然方便,但風險是會被狗追。圖/田惠文提供

在公共衛生領域,秀林鄉一向是重要指標,秀林鄉是花蓮面積最大的行政區,人口約1萬7000人,當地結核病、B肝、C肝、糖尿病、桿菌性痢疾等疾病盛行率,都遠高於全國平均,鄉民的健康照護常是中央關注焦點。

初出茅廬的田惠文努力融入這個以太魯閣族爲主的原鄉,語言不通不是問題,「我有一『手』好母語」,手勢、眼神的交流,與發自內心的關懷,讓她獲得病患信任,拉近了距離。

面對秀林鄉各項棘手的健康問題,田惠文的第一步是帶同仁上課,以結核病爲例,她剛到部落時,不只族人,連衛生所都有同仁以爲結核病是「遺傳病」。她獲得上級支持每週五停診,衛生所同仁一起上課學習肺結核知識,一個月後團隊對於肺結核有深入理解,才得以對症下藥。

培訓關懷員對抗結核病

第二件事是迴歸到病人本身,她發現許多肺結核病情控制不佳的病患,服藥順從性很差,這是因爲對疾病缺乏瞭解,也因爲吃藥很無聊。因此她培訓在地居民成爲「都治關懷員」,定時送藥到病人手中確保服下並給予關懷。很快將肺結核病人數減半,發生率下降40%、個案數下降43%,治療成功率提升到80%。

2004年起,田惠文爭取健保署醫療給付效益提升(IDS)計劃,以提升秀林鄉居民就醫便利性,並與花蓮慈濟醫院共同承做。在鄉內九個部落提供巡迴醫療服務,她天天走入部落,雖然要衛教兼包藥,但從來不覺得辛苦。

秀林鄉是全國第一家建立全鄉家庭健康戶口名簿的衛生所,以IDS計劃成果爲基礎,於2022年轉型爲全國第一個「全人整合照護計劃」,由政策推動、資源整合、醫牙共照、中西合療、分級醫療、遠距醫療共同協助下,打造出「全心、全人、全家、全程、全隊」的五全照護,健保署並以秀林爲典範,推廣到其他縣市。

深耕成果驚豔美國學者

秀林鄉衛生所團隊深耕的成果引起國際好奇,美國杜克大學兩位學者多次來交流分享經驗,看到秀林鄉衛生所將閒置空間開放給長輩聊天,還訓練員工帶活動、舞蹈,變成日託站,長輩們個個神采奕奕,讓他們相當驚豔。

這幾年來,秀林鄉歷經颱風、地震、太魯閣號列車出軌、疫情等天災與事故的考驗,田惠文一次又一次率領團隊突破難關。

今年(2024年)4月3日地震,當時正在所內看診的田惠文和病患被震得跌在地上,她扶着病患逃出衛生所。地震後團隊繼續留在衛生所,協助治療地震受傷的病患。當時蘇花路廊、中橫公路交通中斷,田惠文還想方設法轉介洗腎、轉運送慢性病用藥,讓病患安心。

拚無人機投藥強化醫療

勇於任事的她,多年來主動提出多項有助改善鄉民健康的計劃,帶領衛生所團隊,翻轉外界對秀林鄉既有的負面印象,因此獲獎無數,如今醫療奉獻獎爲她輝煌閃亮的行醫生涯再添光彩。

因爲「想要做得更好」,田惠文持續精進,在慈濟大學醫學科學研究所攻讀博士班三年,希望透過自己的研究,鼓勵民衆重視飲食和運動,更加健康。另外她也投入無人機投藥計劃,希望利用科技紓解交通不便造成的偏鄉醫療困境。

田惠文(中)幼年時與妹妹(右)及父親,住在屏東某山地鄉的衛生所。圖/田惠文提供

從小時候陪着父親跨上摩托車,戴起聽診器走入屏東山區,到現在成爲秀林鄉衛生所主任,以醫者之心陪伴關懷部落居民,田惠文似乎註定要成爲偏鄉的健康守護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