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波年度大潮「8/19起警戒5天」 西部沿海低窪區防淹水
▲年度大潮警戒時間和地點。(圖/氣象署提供)
記者李姿慧/臺北報導
年度大潮又來了,中央氣象署表示,第二波年度大潮將出現在8月19日到8月23日,西部沿海新北至嘉義將面臨最高滿潮,沿海低窪地區需留意海水倒灌與局部淹水。
中央氣象署在氣象粉專「報天氣 - 中央氣象署」表示,「2024年年度大潮」Part Two將在8月19日到23日出現,這次要注意的地方包括西部沿海新北至嘉義,爲年度大潮,西南部及東北部沿海潮位亦偏高,沿海低窪區在漲潮期間請注意海水倒灌與局部淹水等狀況。
氣象署表示,各地的年度大潮時間略有不同,7月20日到24日西南部沿海及東北部沿海已發生年度大潮;8月19日到23日西部沿海新北至嘉義預計發生年度大潮,西南部及東北部沿海潮位亦偏高;9月17日到21日澎湖、金門、馬祖預計發生年度大潮,西部沿海潮位亦偏高;10月16日到20日澎湖、金門、馬祖潮位亦偏高。
至於什麼是年度大潮呢,氣象署說明,月球和太陽的引力造成地球海水的潮起潮落,科學家把這個現象稱爲「天文潮」,又可分爲「大潮」與「小潮」。大潮爲月球、地球與太陽呈現「一直線」時,正是海水潮汐漲落最大的時候。通常發生於農歷初一(朔月)及十五(滿月)前後兩三天,受到引力的疊加作用,此時滿潮水位更高、幹潮水位更低。
氣象署表示,一年之中潮位最高的滿潮,稱爲「年度大潮」。在月球、地球引力及大氣壓力多重作用下,通常年度大潮會發生在臺灣「秋分前後的朔月或望月」,或是當月亮位於「近地點」時,也可能會發生年度大潮。
小潮則是月球、地球與太陽呈現「垂直」時,星球間的引力會彼此干擾抵銷,潮汐漲落較小,通常出現在農曆初八、九(上弦月)及農曆二十二、二十三(下弦月)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