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價陷阱正在掏空打工人錢包
前段時間 pdd 財報一出,業績漲勢如虹。不少人看了只能說雖然 pdd 爭議頗多,但消費者「身體是誠實的」,頗具戲劇性,卻十分真實。
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而言,買東西無非圖個合適好用,在此基礎上,如果能更便宜點,那就更好了,畢竟能給自己多省幾個錢,總歸是好的。所以哪怕是以前覺得用 pdd 太 low 的人,手機裡也下了個 pdd 然後使用,當然,也有一些被迫下載的,主要受迫於好友的「砍一刀」申請。就我對周圍人的觀察,雖然使用 pdd 的下單的次數比較少,但貨比三家之後,使用 pdd 的頻率確實大大增加了。
大家都知道,在消費降級下,大多人基本是蹲折扣商品,買便宜物件的,還有的是秉持不買立減百分百原則。pdd 有一定的價格優勢這點很多人也知道,也正因如此,很多用久了的人就陷入一種「pdd 便宜第一」的「舒適區」裡。
不過,價格低也無法讓 pdd 從嶄露頭角到如今立足頭牌,瞅瞅之前某寶等其他平臺也開始借鑑學習 pdd 的「僅退款」等相關操作,纔是更炸裂的操作。因爲大家發現了,消費者是真稀罕這功能。不僅稀罕,還容易上頭,說是讓消費者「欲罷不能」都不爲過。畢竟不用退貨還能給退全款,白嫖簡直香到家。
可以說,pdd 這套退換貨政策,成了很多 pdd 消費者的福音。只要想退,立馬退,無需繁瑣的理由,簡單粗暴,直白地讓你感受到了「顧客就是上帝」的帝王般待遇。試問,誰對此能不上頭?
但很多在 pdd 上的商家就覺得慘了,因爲他們覺得好處讓平臺承接了,吃虧擦屎尿的活得自己扛了。
我倒不是同情這些商家們,而是認爲如果一個平臺不能很好平衡幾方關係,那最初吃到甜頭的人,可能最終也會嚐到苦果。
自古商家都容易被冠以「奸商」稱號,這不是沒道理的,因爲沒有願意吃虧的商家,也沒有願意做不掙錢的商家,既然平臺選擇「讓利」消費者而讓商家吃虧,那商家也不是吃素的。當平臺不能讓各方平衡,導致商家們不得不捲起來,那變相得就是到用戶手中的產品質量有所下降。
畢竟商家也不傻,吃虧多了也懂得變油滑變精明,既然在 pdd 開店,存在的隱形成本,諸如要補貼差價參與平臺的低價活動,又或者是在僅退款之後造成的損失等等,這些隱形成本高於其他平臺了,那商家自然會把這些成本肯定會轉嫁到產品價格上,這樣一來,消費者認爲的所謂「便宜」,是不是真的便宜,就要打一個問號了。
話說回來,也經常有很多人拿不同平臺比較 pdd 產品的價格,確實會發現,有部分產品,同一家旗艦店,同樣的產品,價格就是 pdd 的便宜。但也有一種情況,就是某寶的價格比 pdd 還低的都有,但由於兩家平臺收費政策不同,某寶捨不得給便宜商家流量,所以很多用戶第一眼沒看到而已。
在某寶平臺上,大店家需要支付各種高額費用,這導致了便宜的小商家被忽視。例如,早期的某寶商家如果不開通直通車就很難獲得足夠的流量,但一旦開通,就需要支付額外費用。有時,這些費用甚至超過了實際成交金額,說好聽點自己開店當老闆賣東西,但兜兜轉轉不還是給平臺打工。
而與之不同的是,pdd 對待商家更爲平等。使用 pdd 的消費者通常對價格非常敏感,因此平臺對所有人可以說是「一視同仁」。至於誰在這個過程中吃虧,那就由各自評判。如果你不在 pdd 上開店,那多的是人來,畢竟,如此龐大的用戶基數並非鬧着玩的。
這就跟大多公司對待打工人一樣,能接受就幹,不能接受就滾蛋,有的是比你更廉價的人來幹。。
你說這像話嗎?不像話又能怎麼樣呢?財報上的數據就是人家叫囂的底氣。有錢是掌握話語權的第一關鍵,現實就是如此露骨。
說到底,不管在哪個電商平臺,低價格就意味着成本也得被壓低,哪怕是現在一些直播帶貨的產品,或者你刷短視頻看到的櫥窗產品,它們看起來價格便宜,但實際購買後卻可能只是一堆不值一文的垃圾。這樣的案例比比皆是。你可能誤以爲低價是平臺對你的善意,但實際上,背後隱藏的是它們給你的一時甜頭帶來的苦果。
在這個電商潮流洶涌的時代,一分錢一分貨這個道理興許更實在。於我們普通人最好的選擇,就是貨比三家,選哪個平臺都行,到手的玩意必須符合需求。低價可以是首要選擇,但也注意別被一些打着低價實際存在虛假宣傳的給忽悠了,諸如缺斤少兩,數量不符等各種騷操作,因爲這些都是可以作爲披着便宜低價的「外衣」。
所以啊,不想吃虧上當,就得精打細算,管好自個錢包,確保每一分錢花得都物有所值。別讓低價陷阱掏空你的錢包,畢竟現在錢也不好賺,誰還想當冤大頭呢?
來源 | stormzhang(ID:googdev)
作者 | stormzhang;編輯 | Spring
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早讀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