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經濟高飛 廣深各有千秋
「低空經濟」成大陸產業新亮點,預計2025年產值將達1.5兆元人民幣;深圳已開通無人機航線207條。(新華社)
大陸今年以來「低空經濟」成爲產業新亮點,預計2025年產值將達1.5兆元(人民幣,下同),包含廣東、深圳等多個城市加速投入,產業專項政策紛出。例如2月大陸首個實施的《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截至6月深圳已建成低空起降點249個、開通無人機航線207條,廣東的發展力道也跟進加速。
觀察廣深發展,陸媒分析廣州在eVTOL和飛行汽車研製展現強勁實力,深圳則以發展消費級無人機爲主要特色,但兩者未來能否避免同質化競爭,是競飛「低空經濟第一城」需面對的現實課題。
「低空經濟」今年首次被納入大陸《政府工作報告》,也在7月下旬的中共三中全會之後,被寫入《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
據統計,大陸2023年低空經濟規模超過5000億元,預計2025年達到1.5兆。摩根士丹利預測2050年全球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場規模將達9兆美元,大陸將成爲最大的eVTOL/UAM單一市場,佔全球28%以上。
無人機企業大本營的深圳,已集聚1700多家低空經濟產業鏈企業。截至6月建成低空起降點249個、開通無人機航線207條,預計到2025年底建成1000個以上低空飛行器起降點。
而廣州發展也不甘示弱,5月印發《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提出「成爲國內首個載人飛行商業化營運城市」,預計2027年低空經濟規模達到1500億元。業內普遍認爲,沉澱多年的汽車製造是支撐廣州低空經濟「高飛」的底座。
另外深圳8月初召開的全市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大會上,中幹思創(北京)科技公司總經理孟祥宏強調,行業還有很多關鍵技術需要突圍,包括氣象對低空發展的影響等。如果技術問題不解決,成本無法降低、安全無法保障,將制約行業發展。
上海獅尾智慧化科技公司董事長施維指出,當前低空經濟行業規模化商業化場景仍然缺乏,共同制定標準有利規範行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