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紅飄帶】昭通威信:用“活”紅色文化資源 特色文旅助發展

(原標題:【地球上的紅飄帶】昭通威信:用“活”紅色文化資源 特色文旅助發展)

10月21日至22日,“閃耀長征路奮進新徵程——地球上的紅飄帶”主題採訪活動來到昭通威信,對“扎西會議”的三個會址進行了探訪。

1935年2月,中央紅軍長征路過威信縣,先後在水田寨花房子、大河灘莊子上和扎西鎮江西會館,連續召開重要會議,史稱“扎西會議”,是紅軍長征35個重要事件之一。近年來,威信縣積極開發利用好紅色資源,助力紅色傳統發揚、紅色基因傳承的同時,推動產業發展、促進鄉村進步、涵養文明鄉風,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活力。

歷史豐碑傳承紅色精神

扎西會議紀念館包含三次會議會址的扎西鎮老街、水田鄉水田村花房子、扎西鎮石坎村莊子上三個部分,是一個以紅軍長征爲主題,集收藏、展覽、研究、瞻仰、宣傳教育等多重功能的專題紀念館,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雲南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實踐基地”。

走進紀念館,一幅幅珍貴地歷史照片和文物陳列展示,以及詳細的介紹,都生動地爲人們再現了紅軍長征途中的艱辛歷程和扎西會議的歷史場景。

據介紹,扎西會議紀念館還通過舉辦各種主題教育,如紅色故事分享會、革命傳統教育講座等,爲參觀學習的人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的平臺。還利用清明節、兒童節、建黨節、建軍節及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等節日組織各族學生向革命烈士敬獻花籃,緬懷革命先烈,繼承紅色遺志。

扎西會議紀念館及扎西會議舊址自對外開放以來,共接待國內外遊客1500萬人次,對講好“扎西會議”故事,開展黨性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弘揚長征精神起到了重要作用。

紅色資源助力鄉村騰飛

秋日的“石頭寨”,家家戶戶門前的柿子樹上掛滿了黃澄澄的柿子,乾淨整潔的石板路兩側開滿了格桑花,遠處的峽谷和崖壁在氤氳霧氣中若隱若現。

威信縣水田鎮龍洞村因地處烏蒙山深處的崖壁之上,曾經大山阻隔,交通閉塞,村民蓋房子只能就地取石而建,形成了獨特的石頭房景觀即“石頭寨”。而今,當地背靠水田村花房子的紅色資源,依託其遠眺巍峨的連綿山崖、俯瞰奔騰的赤水河水的獨特景觀,“崖上石寨”成了網紅打卡地。

“今年6月份的時候我每天都要拉一趟客人來這裡。”跑運輸的鄧先生告訴記者,旺季時期很多四川、貴州甚至浙江的人都會來到水田鎮觀光旅遊,有遊客告訴他,因爲在小紅書等平臺刷到了石頭寨的景色,就決定過來看看。

據介紹,去年3月份,全長8.1公里的水田花石旅遊公路竣工投用,連接起花房子會議會址和崖上石寨,進一步完善了農村路網。當地村民也積極盤活閒置資源,利用空置房屋開起了民宿、咖啡店,跑起了運輸,吃上了文旅飯。

紅色產業吸引青年返鄉就業

90後魏康遠是扎西鎮石坎社區莊子上居民小組的村民,在外打工十餘年的他今年4月份回到了家鄉,並且擁有一份“專業對口”且收入不錯的工作。

莊子上紅色文旅示範點位於扎西鎮石坎社區莊子上居民小組,莊子上會議會址是“扎西會議”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2年以來,莊子上居民小組立足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結合農耕文化和自然生態,通過文旅融合發展,建成村史館、紅軍長征標語館,修繕了“扎西會議”莊子上會議舊址,全力打造紅色旅遊鄉村振興示範點,讓當地羣衆切實享受到旅遊發展帶來的紅利。

“回鄉就業不僅能保證收入,還能照顧好家人和孩子,工作起來會更安心。”魏康遠表示,這一次回來發現村裡衛生環境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變化。未來,待條件成熟,他計劃在家鄉開一間屬於自己的餐館。

在威信這片紅色熱土上,有216處革命遺址散落其間。該縣通過合理佈局紅色教育體驗區、紅色研學拓展區、紅色旅遊休閒區,創新探索“紅色+研學”“紅色+康體”“紅色+鄉村旅遊”等複合紅色旅遊產品,串珠成鏈、連片成景,打造了特色精品旅遊路線,不斷提升紅色文化旅遊的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昆明信息港 記者勞學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