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熱取代四接不可行 臺電:燃氣、填海造陸唯一選擇

環境部17日罕見舉辦全天的四接第6次環評初審。(本報資料照)

環境部17日罕見舉辦全天的四接第6次環評初審,臺電強調,經評估各潛在廠址及各種發電方式,現地改建協和電廠,以氣換油是唯一方案,接收站的替代方案也不可行,填海造陸興建接收站是提供長期穩定氣源,並滿足供電的唯一方案。

臺電預計拆除基隆市協和電廠既有4部燃油機組,興建2部總裝置容量260萬瓩以下的燃氣復循環機組及附屬設施,並填海造地興建防波堤、LNG卸收碼頭、2座各約16至18公秉儲槽、氣化與供氣設施等。

臺電指出,填海造地面積已從原規畫1.0版的29.25公頃縮減至目前3.0版的14.5公頃並將填海區移,可全數保留外側潛堤區珊瑚及大海扇區,北東電網自主不足、外援有限,2025年用電需求達600萬瓩且未來需求持續成長,四接有其必要性。

臺電還評估臺北港、林口港等潛在廠址及地熱發電,強調現地改建、以氣換油是唯一方案,並指出接收站替代方案均不可行,填海造陸興建接收站是提供長期穩定氣源並滿足供電的唯一方案。

針對外界質疑的港埠營運、操航安全及儲槽安全,臺電指出,經完成水工試驗、真時操船試驗,各碼頭符合停靠標準,商船及LNG船可順利進出港,也都符合安全靠泊需求。接收站設施安全風險評估符合國際標準,APEC研究指出LNG儲槽非戰略及恐攻選擇的好目標。

臺電表示,四接是確保北東電網供電穩定的關鍵計劃,有開發必要,低碳天然氣發電是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橋接能源,可有效配合再生能源調度,並已納入迴避、縮小、減輕、補償等生態保育策略及提出用地最小化的3.0版,是兼顧減空污、接零碳、顧生態及港安全的最適方案,對於基隆港市發展實有正面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