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輪化債,開始了!
來源: 米筐投資
還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一切皆爲一個“穩”字。
近日財政部新聞發佈會上官宣:
“擬一次性增加較大規模債務限額,置換地方政府存量隱性債務,加大力度支持地方化解債務風險。”
這標誌着第四輪化債啓動。
所謂的化債,其內核就是將地方欠的錢由短期變爲長期,由上不了檯面的“暗債”變成可監管的“明債”,用時間換空間的方式控制債務風險。
從2009年開始,地方賣地創收搞基建、修花壇迅速地積累了大量債務,伴隨着經濟增長放緩,相當於收入增速放緩,債務越來越成爲地方不能承受之重。
這就好比早年你拿着工資並借了許多筆短期小額貸款買房,如果你的工資增速能夠蓋住小額貸款的利息支出,並且房價沒有下跌,那麼你就沒有風險。
可如果伴隨着經濟增速下滑,你的工資也下滑,並且父母知道你之前瞎搞借了很多小額貸款現在管着你不讓你繼續借了,那麼此刻的你會怎樣?
疲於奔命,應付隨時到期的債務,這就是近10年地方的現狀。
怎麼辦?
總不能一直讓孩子不幹正事兒天天愁着怎麼還錢吧?也不能任由孩子瞎借錢亂搞,突然崩盤吧?
於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化債運動便從2014年開始了。
先後共進行了三次,分別是:
2015—2018年,允許地方走正規程序發地方債借錢,然後把原來自己從“小額貸款公司借的”(以下成爲“隱性債務”)12萬億給還咯;
2019年,允許債務壓力大的地方再發行1500多億把隱性債務給平咯;
2020—2022年,將範圍擴大,允許北上廣等部分地方走正規程序把隱形債務給徹底消滅咯。
從前三次的化債節奏看,從“規範地方借錢”到“隱性債務再減量”再到“部分地方隱性債務清零”的節奏看,這次很有可能將範圍放大,並儘可能將所有地方的隱性債務徹底清零。
這也是昨天外媒爆料將在2027年前發行6萬億來化債的邏輯。
可以說,這次化債已經徹底擺上檯面。
那麼這會對我們的經濟產生什麼影響?又會對我們關心的股市產生什麼影響呢?
經濟方面:利好,但也遠遠談不上“方向級別的轉變”!
股市方面:留下了想象空間,卻很模糊。
先說對經濟的影響。
之前也曾在文章和直播中多次說過,在企業和居民不願意投資和消費的情況下,如何處理化債和房地產將直接決定眼前的經濟形勢。
而這一切的關鍵要看地方能否騰出手來擴張——畢竟財政政策有近80%是通過地方實現的。
只有地方擴張了,纔會有活水,才能疏通堵點,水才能往下流,流向企業和居民,改善他們的資產負債表,讓情況好轉。
現如今,當爹的把兒子的部分債務抗下來或者允許兒子“走正規程序”借新錢還舊債(目前方式不明、額度不明),無疑能夠讓兒子騰出手來好好工作,不用天天陷在債務的漩渦裡一頓瞎折騰。
而之所以說遠遠談不上“方向級別的轉變”是因爲這件事兒的內核依然是“穩風險”而非“擴張”,依然是緩解地方壓力之後依靠地方搞投資擴張刺激經濟的老路。
要知道眼下“擴張”是指財政今年花的錢要比去年多很多,甚至遠遠超出年初的預算。
而如果只是將今年打算花的錢的一部分,抽出來幫助地方借新還舊(隱性債務),無非是整個家庭原本花在別處的錢花在此處,這就算不得擴張。
這次新聞發佈會財政多次提及“當爸爸的有借錢的空間”,卻沒有正面迴應究竟打算額外多發多少債、籌到錢,然後打算花多少錢幫兒子,這就難免會讓人認爲這次化債跟前三次一樣:
你借錢的空間我給你打開,但自己借的錢自己還!
那麼這對地方財政擴張的空間就相對有限了。
然後是股市。
之前靠央行的流動性支持,股市的估值提高了。但經濟復甦、上市公司靠利潤增長走出慢牛的格局還需要財政擴張來實現。
這次財政依靠“中央還有較大的舉債空間和赤字提升空間”吊足了很多人的胃口,讓市場認爲接下來財政會花很多錢來支撐經濟。
可是,除了幫助地方化債明確之外,具體花多少錢、多長時間花完、花在什麼地方都還沒有提。
這也導致最近兩天資本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分歧。
先是國內,只有城投債、房地產相關的大宗商品(如玻璃)漲,股市等其他根本不買賬。
其次是國外,倫敦銅跌上海銅漲、大連鐵礦石弱於新加坡,突出一個國內投資者買賬,國外不買。
有人說“不是一次性‘餵飽’,而讓你的‘味蕾’時時刻刻想着它。對預期反映的資本市場而言,這是最好的政策管理。”
我只能說,利好產生的空間就那麼多,趕緊釋放完把信心搞起來,讓大夥手裡早點有錢比什麼都重要。
“隱而不發”只會透支剛剛燃起來的信心!
對此,您怎麼看?
期待您在留言區文明理性發布高見,留言點贊最高的朋友,掃碼文末投行君微信,可以獲得投行圈子精美商務揹包一個。
感謝耐心閱讀,歡迎順手點個“在看”
投行圈子私密交流圈將打造投行圈最靠譜的人脈拓展平臺,並組建多個私域社羣,根據會員職業及愛好,進入(投行業務交流、專業學習、股權投資、資管、業務推廣、上市公司高管、銀行、海外資產配置、單身脫單、摜蛋等等)相關社羣。目前已超過5000位精英會員,各位老鐵速來掃碼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