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道春雷早晚和春雨多寡有關 氣象署:今年提前了
從1951年至今年的臺灣氣象站觀測數據資料來看,每年第一道春雷發生時間,平均落在2月7日至3月11日間。今年首道春雷的時間點較爲提前。圖/取自「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
昨天是24節氣的「驚蟄」,中央氣象署臉書粉專「報氣候 - 中央氣象署」表示,俗話說春雷一響,大地回春,當遠處轟鳴的雷聲響起,春蟲也都被驚醒,如此生機盎然、萬物甦醒的春季也就到來了。
氣象署表示,冬季時的降雨型態主要爲東北風迎風面帶來的層狀降雨。春季到來時,隨着副熱帶高壓增強,帶來較不穩定的西南風,降水型態也轉變爲兼具層狀和對流性的降雨型態。而春雷的出現,正是代表着季節的轉變,從冬半年的層狀降雨,過渡爲夏半年的對流性降雨;「屬於春天的雷鳴」。
至於第一道春雷的時間,氣象署表示,從1951年至今年的臺灣氣象站觀測數據資料來看,每年第一道春雷發生時間,平均落在2月7日至3月11日間。歷史數據上最早的春雷是1980年、1997年的2月1日。最晚則是2011年的4月17日。
氣象署表示,今年臺灣第一道春雷已經在2月4日晚間至5日清晨,陸續由馬祖氣象站與新屋氣象站分別觀測到,跟往年發生時間點相比,今年首道春雷的時間點較爲提前。
春雷時間與春季氣候的關聯,氣象署表示,根據氣象署的統計資料顯示,當第一道春雷發生時間偏早時,臺灣各地當年的春季降雨量有近9成的年份偏多雨;而當第一道春雷發生時間偏晚時,臺灣各地的春季降雨量則有近5成偏少。
氣象署表示,可以看出第一道春雷發生時間和臺灣春季(2至4月)降雨存在一些關聯性,但在平均氣溫上較沒有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