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觀察 | 總書記青海考察聚焦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原標題:第一觀察 | 總書記青海考察聚焦促進民族團結進步)

6月1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青海省考察調研。他先後來到西寧市的果洛西寧民族中學和宏覺寺,瞭解當地深入推進教育工作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加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和藏傳佛教界弘揚愛國愛教優良傳統、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等情況。

站在歷史的座標上,可以幫助我們深刻領悟總書記此刻聚焦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大意義。

10年前,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此後,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闡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重大論斷,並將其作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加以推進。

召開一系列重要會議,對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多次深入民族地區調研,走進村莊、社區、學校、寺廟……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始終關心民族地區的穩定發展、團結進步,不斷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希望各族羣衆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同心同向爲同一個目標努力奮鬥。

十年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紮實推進,民族地區脫貧摘帽奔小康、面貌日新月異,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翻開新篇章,彰顯了這一重要論斷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

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青海這個多民族聚居的省份考察調研,先後察看了一所上海市對口援建的民族中學、一個促進了漢藏民族團結的千年古寺,體現了總書記對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關心和對團結廣大信教羣衆、不斷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重視,也是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再強調、再部署。

這次青海之行正值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前。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重點研究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問題。

中國式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從全國來看,民族地區在資源稟賦、發展條件、比較優勢等方面存在差異,民族地區要緊握髮展這把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把資源優勢轉化爲探索高質量發展的勝勢,在發展中尋求“最優解”。

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新疆、廣西等民族地區,因地制宜爲各地高質量發展把脈開方。

如何推動各民族共同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支持民族地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提升自我發展能力”“融入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加大對民族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支持力度”“完善沿邊開發開放政策體系”……總書記多次提出明確要求。

在新問題新挑戰面前,要繼續用好改革這個關鍵一招,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

與此同時,改革進入深水區,找到“最大公約數”才能匯聚更大範圍的改革力量,畫出最大的“同心圓”。

在總書記心中,“中華民族是一個大家庭,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並着肩,共同努力奮鬥。

目標越宏大、任務越艱鉅、形勢越複雜,越需要鞏固和加強各方面團結,用團結一心、衆志成城築起戰勝風險挑戰的銅牆鐵壁。

習近平總書記深入民族地區,強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爲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凝聚智慧和力量,確保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步調一致向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