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亂局中 老牌相機大廠 Nikon 靠晶片設備浴火重生
過去以相機聞名的Nikon,已擺脫相關營收逐步下滑的困境。 路透
日本Nikon公司成立至今已近108年,且長期以來在攝影領域中佔有一席之地,但該公司的營運並非一帆風順,曾面臨嚴重的財務危機,幾乎瀕臨破產。然而,憑藉精明決策,以及在美、中地緣政治對峙中出口晶片設備,Nikon已成功脫離險境,穩步前行。
Nikon說,正試圖降低對中國大陸與美國市場的依賴,而全球晶片供應鏈的重新洗牌,已提振其半導體設備的出口。
在亂局中得利
以相機、鏡頭聞名的Nikon,如今與艾司摩爾(ASML)、Canon在微影設備領域中競爭,迄今也受惠於販售較基礎的設備給中國,相形下,對手在銷售先進設備時,則遭遇美國對中出口禁令的阻礙。
近年來在地緣政治緊張情勢升溫下,促使許多國家自主建立晶片供應鏈,以降低對臺積電的依賴;而Nikon總裁德成宗明說,儘管美國禁令延長,他預期自家公司得以度過中國業務的下滑。
他表示:「愈來愈多新客戶來自新的地方,例如已開發市場、印度、中東、以及那些感受到過度仰賴臺灣風險的國家,或嘗試吸引半導體產業的國家。」
大陸市場仍佔Nikon整體營收的17%,賦予其25年來首度推出新款I-Line微影設備的信心,這類機器用於生產電動車所需的電力調節晶片。該公司新推出的ArF浸潤式曝光機,是利用氟化氬(ArF)雷射製造不受美國禁令限制的晶片。
儘管Nikon算得上是美國晶片控管措施的受益者,但隨着大陸不斷搶購成熟製程設備,德成宗明擔心,美國的出口管制規範可能會突然轉變,擴大範圍。果然,拜登政府在去年12月下旬,已宣佈對陸製成熟晶片展開301條款貿易調查,可能對這類晶片加徵關稅。
Nikon正受惠於向中國大陸出口成熟製程設備。 圖擷取自Nikon
Nikon股價在2024年全年大漲近20%,目前股價徘徊在1,700日圓,遠高於德成宗明2022年出任財務長時的620日圓。
前景看俏
去年10月,傳出歐洲眼鏡製造巨擘依視路陸遜梯卡(EssilorLuxottica)取得Nikon 5%股權的消息,帶動Nikon股價一波漲勢;這兩大集團長期合作,也已在2000年成立合資企業。英國的Silchester國際、資產管理業者M&G,也分別持有Nikon逾8%以及逾5%股權。
Nikon在合併三家光學公司後於1917年創立,它在1980年代到2000年代爲大型半導體集團,直到流失大量市佔給ASML。除了相機與晶片製造事業,Nikon也逐漸跨足工業、醫療、科學應用領域,爲相關產業供應反射鏡與透鏡。
M&G資產組合經理人範恩說,Nikon新的管理團隊近年來已大幅改善營運,「過去變現能力不足的(半導體)產業知識,如今已轉化成其半導體事業中實質的銷售與獲利。」
德成宗明說,他已成功分散Nikon的營收來源、降低對英特爾與大陸客戶銷售晶片製造設備的依賴。在2019至2021年,Nikon所生產的ArF浸潤式曝光機,有八成出貨給英特爾,但德成宗明指出,在2024年,此一比率已降至不到50%,顯示擴展客戶基礎的舉措已收到成效。
多角經營奏效
儘管數位相機市場在後新冠疫情時代仍持續萎縮,但Nikon往更高階機型發展的策略已發揮效果,Jefferies預期,相關獲利將在一、兩年內提升。
分析師也指出,Nikon也正在探索新事業,例如具備莫大航太與國防產業潛力的3D列印領域。
Nikon在2023年完成對德國3D列印機制造商SLM Solutions的收購,也在近期任用美國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穆倫擔任顧問。
麥格理分析師唐大勉(Damian Thong,音譯)表示,Nikon正致力於將高精度的製造實力擴展到新領域,包括3D列印、航太及國防領域,這將有助於Nikon降低對大陸出售晶片製造設備的依賴。